山庄入口傍山塑有真人大小的耶稣受难史迹十四处苦路;广场雕有二十端玫瑰经,左侧塑172位历代教宗头像。玫瑰山庄建有露德圣母山洞。据介绍刚建成时干干的,主教祝圣后慢慢渗出水来,能湿透手帕。
在这三口钟上,绘有十四处,即耶稣受难的全过程。每口大钟长约80公分,直径约80公分,重300斤左右。这三口钟在平时并不一起用,只有到了主日弥撒或重大节日才同时使用。
[page]教堂内的精美马赛克壁画,讲诉基督从出生到长大、受洗、救世、受难及升天。[page]
为了帮助在抗战中受难家庭的孩子们读书学习,他又在1946年初,建立天主教光华小学,后又设立公所,带领当地教友群众,善度信仰生活,重建家园。
及至其海外求学并晋铎后回到家乡的儿子在和他聊天分享时,他听到了不但令他精神为之一振,而且对痛苦及基督信仰有了全新理解的这样一句话:爸爸,为我们降生成人、受难并死而复活的耶稣基督,现在正在陪伴我们一起背负这痛苦的十字架
这座山值得我们默想的地方,是耶稣受难的开始,或许也是我们和耶稣一同进入苦难的救恩计划的开始。五、哥耳哥达山耶稣上加尔瓦略山,被带到一个叫哥耳哥达的地方,这座山的名字是阿拉美文,意思是骷髅。
耶稣在受难前,曾骑着借来的驴子最后一次进入圣城耶路撒冷。由于圣枝主日是浮动的,而且不同的地区未必很容易获得棕榈,故赤柏松、杨柳或其他当地树木、树枝成了替代品。
耶稣受难前除了著名的山园祈祷外,还在最后晚餐中众门徒面前,开口为自己、为门徒、为所有基督徒祈祷。他要我们常常开口祈祷,使我们的喜乐圆满(参若16:23-24)。旧约中也有许多开口祈祷的例子。
这一部适合基督徒的历法书,预告周年瞻礼,教会规定和斋期,同时标明中国阴历和欧洲阳历,1636年,阴玛诺神父著《圣经直解》本书为周年中各主日及节日规定诵念的圣经解释本,并附有遵守教规思考,作者加入较多篇幅有关耶稣受难及死亡的内容
在复活期第五主日,若望福音中记述了,若(14:1-12)耶稣於受难前,向门徒们所作的临别赠言。门徒们因耶稣说要离开他们,而心里烦乱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