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向我说话的“情书”,其爱意高深莫测,在当下若有所感触,有所领会的话,我就以感恩的心来接受;在当下未有所动,平淡如常的话,我也欣然接受,因为上主对我的爱,并不受限于我能否感觉到他的爱。
在主耶稣的时代,由于犹太人被罗马人占领的社会现状,以及四百多年没有“先知”,当时的犹太人在迫切期待从梅瑟开始的历代的先知们所预言的“那一位默西亚”的到来。
前者若继续,后者就会减弱。教宗继续说道:神恩继续存在,是强大的;而使徒工作在逐渐消失。制度与使徒工作有时混淆不清。制度是有创造性的,它总要寻找表露的途径。
教宗表示:金钱若成了人崇拜的对象,它将支配人的选择。今天需要与全球化经济主导体制所酝酿的丢弃文化奋力搏斗。
教宗也讲解了耶稣在伯多禄、雅各伯和若望跟前显圣容的事迹。这事迹给我们和门徒指出:要聆听耶稣,祂是救主;要跟随祂。
突然有个想法在我脑中浮现,苦路的终点是耶稣的死亡,若拜苦路只是纪念耶稣的死,或是陪伴他、哭他受的苦,感受他的痛,似乎并不是耶稣的意思,因他曾明说:你们不要哭我,但要哭你们自己及你们的子女。
信德如同一粒播在心灵深处的种子,我们若愿意让天父‘吸引’我们走向耶稣,我们也确实怀着开放的心、毫无偏见地‘走向祂’,这粒种子就会开花结果;那时我们将认出耶稣的面容就是天主的面容
然而,正如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指出的基督信仰广泛而深入地扎根在欧洲(《教会在欧洲》24)。这一点,毋庸置疑。 但除外来的困难外,我们真正应该感到担心的教会内部本身的问题。
这14位新真福是:初学导师﹐奥地利包伽登的波斯尼亚人费代里科•巴赫斯泰因神父﹔圣器看管人﹐西班牙籍的若望•马丁内茨神父﹔管理奉献的法国籍西莫内神父﹔负责管理教堂修复的意大利籍巴尔多禄茂
(若11:25-26)你信么?我们要冷静清醒地意识到,并应该预防另一种更加危险的死亡,即俗话说的:哀莫大于心死。这种死亡才更加而且特别需要耶稣的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