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很清楚,是在圣保禄归化日那天为他举行的殡葬礼仪。安葬他那天,参与他葬礼的人很多,人山人海,有教内的教友们,也有教外的朋友们。
1992年的一天,经过一番周折和努力,林慈华神父终于在北京西城区柳荫街得以与“一会一团”的时任驻会负责人宗怀德主教和刘柏年先生见面,双方开诚布公地讨论了“教师和陶成者项目”及与“一会一团”合作派送修生赴美留学事宜
卢德嫁给白冷移民马赫隆,丈夫不幸夭折,她年轻便守寡,由于对婆母纳敖米忠信情深,以致回到白冷,也可以说被迎回亚巴郎的怀抱,嫁到以色列子民和白冷城,改信纳敖米的天主(卢1:16-22)。
那些年,我们家也成了神父教友的藏身之处。我记得藏过我家的就有一名主教,一名神父和多名教友。当然,文革委也多次搜查过,赖天主恩佑,主教神父教友们在我们家都没有出过事。
兴建于1903-1905年的大教堂在庚子年间和文革破四旧中遭受了严重破坏,高大的钟楼被拆,声音洪亮悦耳的大铜钟被砸成碎片投入了炼铁炉里。
年幼时对圣人的效法和跟随耶稣的决心,早已丢到九霄云外去了。现在和其他年轻人一样,被外面的世界所吸引,希望早日毕业,一心想去闯天下。这时一位女孩儿的出现,占据了我整个的心。
就在这一年,她因病住院,需要做手术。可她已经是年近九旬的老人,身体还能承担手术的风险吗?连医生都在犹豫。母亲第一次主动地对我说,请你为她祈祷吧!
第二十届(一九八一年)会长朱仲强介绍说,联会展现信仰的关社幅度,这帮助他建立更整全的信仰。当年联会道出仍未有人多谈的‘另类声音’。
几位年过七旬的老妪,立在门外迎接神父。偌大的圣堂锁了门,教友在两间掏空小屋布置成的简易小堂内,重复儿时父母教会的经文。
1969年(民国五十八年)李少峰神父因奉调从陕西来到台南,接任第五任本堂神父,他目睹了圣堂的破损状况,并考虑了盐水镇的福传环境,认为有整体规划和重建圣堂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