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末期,徐光启与西方天主教传教士合作研究天文学,与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合作翻译《几何原本》。1603年(万历三十一年),他在南京接受洗礼而成为天主教徒。
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国际博览会”上,土山湾的展品有19件获奖,其中土山湾画馆绘制的徐光启、利玛窦等人的4幅水彩画,现在仍收藏于美国天主教旧金山大学。
陆神父打开耶稣会住所的门,开始了「利玛窦社会服务中心」,后演变成澳门教区辖下的澳门明爱。从那时起,他致力成立各种慈善机构,照顾老人、残疾和智障人士,以及培育社会工作者。
一,窥视命运多舛的浙江天主教1,以利玛窦为代表的初期耶稣会传教方略2,礼仪之争带给我们的几点思考3,台湾教会的启示二,在中国文化中生长的圣言1,圣经的超文化特性2,圣经在中国大陆的成长三,天主教以怎样的面貌呈现给同胞
17世纪初叶,利玛窦神父历尽千难万险的到来,不仅满全了沙勿略·方济各神父遥望中国大陆而不至的终极抱憾,而且在至为坚韧的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架起一座沟通交流、互鉴共融的金桥,使世界文明更加璀璨。
想不到德日进接上了十六世纪另一位耶稣会士利玛窦的棒,深受知识分子的器重。 次日大会会场从西苑饭店转到北京语言大学进行,论文比较偏重人文方面。
公元1603年,徐光启年41岁,因事去南京,原拟再访利玛窦神父,因利氏已去北京定居,乃拜谒了驻堂的罗如望神父。
历史上那些伟大的传教士,如中国的利玛窦、艾儒略、汤若望、南怀仁、印度的诺比理、越南的陆德……,这些人没有一个不是知识丰富的,正因为他们非常熟悉很多国家的文化结构、民族风俗、历史传承
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等于明神宗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来到中国。
沙勿略之于日本,正如利玛窦之于中国。数百年后的日本掀起纪念圣人的热潮,这是当时谁都不曾想到的。据沙勿略书信记载,他两次登上上川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