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每个宗教保持自已的信仰本色是一个宗教得以长久生存的理由与魅力所在,这种本色包括教义、礼仪和传教方式等。
苦苦思索中有了体认:真正的“我”、本真的“我”,应该是从小光脚踩在渔船平基(覆盖在船舱体平面上的木板)上,随口随同父母念“亚物”的孩童“渔夫”,那是一个留在我信仰深处的自己。
两千年前,犹太社会那些“专业的信仰人士”,那些号称掌握着信仰知识和了解天主旨意的人,却没有接受默西亚,最后,竟然借助罗马人将他们所等待的“默西亚,天主子”钉死了。
度奉献生活是一个很漫长的一个磨砺,一个考验,一个信仰上的不断培育和成长;并不是简单的说一个奉献就能够把教宗提出来的奉献生活年,在我们身上贯穿执行取得丰硕的成果,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他们仰赖启迪人心的天主的恩宠,对于那些信仰其它宗教的人士采取开放及热诚接纳的态度。他们一方面坚定地继续实践自己的信仰,同时也寻求与非基督徒交谈。
则2:2-5;格后12:7-10;谷6:1-6我们基督徒信仰降生成人的天主,跟随祂开始一种新生活,而不是“天主信仰我们”,听我们指挥。
答:回顾历史是为了唤起信仰的记忆(anamnesisfidei),强调天主信实的领导与眷顾。即使在缺乏物质的环境中(无粮食、无酒),天主仍然维系他们,这显明祂是生活的天主,值得全心依赖。
作为一名朝圣者,我怀着敬畏与探寻之心踏入这座信德的堡垒,试图在这座为圣母玛利亚而建的第一座圣殿中,寻找历史的回响,感受信仰的力量,并为当下日益衰弱的天主教信仰寻求一丝启迪。
这表达对于耶稣的认识和信仰的三个不同层级。西满回答耶稣说:「你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主。」
「要奋力为信仰打这场好仗,」背景说明:「好仗」(bonumcertamenfidei)是军事术语,指属灵的战争,保禄常用此类比喻(如格前9:26;弗6:10-17),表明信仰生活不是被动,而是积极抗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