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家三口在纳匝肋的具体生活为我们做出了最好的表率,大圣若瑟的慈祥、勤劳,圣玛利亚的贤惠、良善,耶稣的孝顺、听命应是现代家庭追求的典范。
你现在口亲我受伤的肋旁,恳切地念五次下面的经文”。(可轮流念) 众念:吁!耶稣,别人不爱你,我却全心爱你。希望你的心和我的心连成一个吧。“可爱的灵魂,谢谢你,你能全心爱我,我很快乐!
尤其在圣诞节的夜晚或复活节的黎明,他总要发动教友出去传报主的降世与复活的喜讯:“现在,我们就是牧人和贤士(就是玛达肋纳和若望),我们要传扬主所带给世界的喜讯!”
在四旬期开端,即三月九日圣灰瞻礼,梵蒂冈将会出版教宗的学术新着《纳匝肋人耶稣》第二册,这本书目前正在翻译为英语等多种语言。
答:因为那条路通往培肋舍特地,容易遇敌。天主担心百姓因惧怕战争而心回埃及(13:17)。所以祂绕道,引领他们往红海方向的旷野(13:18),显示祂的智慧与顾虑。问7:百姓是怎样离开埃及的?
圣史用三个动词描述了在革乃撒肋湖边的耶稣态度,这三个动词是“他看”“他上”“他坐下”。
玛达肋纳玛利亚误以为祂是园丁(参若20:15)。厄马乌的门徒相信祂是陌生人(参路24:18)。伯多禄和其他渔夫以为祂只是个路人(参若21:4)。我们本以为会有特殊的效果、强有力的标记、压倒性的证据。
[18]从冷漠转到慈悲:内心的悔改5.2015年和平日文告的主题是「不再是奴隶,而是弟兄姊妹」,在那篇文告中,我追想起圣经中第一个人类弟兄的图像,就是加音和亚伯尔(参阅:创四1-16)。
得知吴文德教友见义勇为的英雄事迹后,石家庄教区亚纳会于5月8日发动教友为英雄家属奉献爱心。
有时,如同发生在厄里亚和约纳身上的,也会有逃避,逃离先知任务的诱惑,因为要求太高,太疲累,对结果感到失望。然而,先知知道自己决不是孤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