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首先带领众人省思两个问题:第一、我是否有能力相信耶稣与我们同在?第二、我是否有能力与众人同行,也与耶稣同行?教宗指出,「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大公运动只是神学家们的工作。
它(礼仪年)更好说是基督自己,祂继续临在于教会内,并继续走祂无限仁慈的里程。
礼仪年各庆节的形成并非按照一定的计划,将耶稣一生的事迹,插入在一年的架构中,而是一如起源一文所述,从一颗种子慢慢地发展而成。这种子就是逾越奥迹,逐渐成长为一棵大树,有大树枝、嫩枝及树叶。
这两件事情使这个故事更加完整、饱满,为跟随耶稣的人带来极大的鼓舞。在这段圣经中,作证接连着作证,真可谓是一篇作证的福音。首先是若翰的见证,在这之前若翰听过耶稣吗?他见过耶稣吗?他对耶稣了解多少?
本次避静由方济各小兄弟会会士朱利奥·米凯利尼(GiulioMichelini)神父带领,默想主题为:玛窦福音记述的耶稣受难、死亡与复活。
当天主日的福音记述圣家在逾越节往耶路撒冷去,过完了节日,在回途中玛利亚和若瑟发现十二岁的耶稣不在结队成行的人中。过了三天,他们才在圣殿里找到了他,他正坐在经师中间。
五代时,吴国有个春坊吏家,住在冶城城北,名叫郭仁表。甲寅年,他患重病,久治不愈。一日夜间,忽然梦见有位修道士,仙风道骨,鹤发童颜,披着一件金花紫帔,后面还跟着一个小道童,径直走进门来,坐在堂上。
13.本笃十六世是一位学者型的教廷领袖,他在巴伐利亚公教研究院所发表的《我为何仍留在教会内》一文在神学界引起很大反响,文中指出:“只有在教会内,而非在教会旁,才可成为真正的基督信徒。”
人都要吃饭,说起来简单,把食物送到嘴里咽下,这叫人工技艺,人人所能,不足为奇,不过有时会情不自禁这样想:不管你咽下的食物是馒头还是腊肉,是煮的或者炒的,它们都会在肠胃内,巧妙地通过蠕动分泌,再加上肠胃胰肝组织相应激素和酶的激活催化
首要的是“见证”——没有见证就不能福传——与道成肉身的耶稣基督个人化相遇的见证,而救恩正是在耶稣内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