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窦告诉我们,这段耶稣与门徒之间的对话发生在美丽的凯撒勒雅腓立比城,这里有豪华的宫殿,坐落在赫尔孟山脚下壮丽的自然景观中,但也是残酷权力游戏的场所,是背叛和不忠的现场。
主耶稣告诉门徒们天父比祂大,祂的生活就是承行天父的旨意。然而,祂也同样告诉门徒们,“谁看见了我,就是看见了父……我在父内,父在我内”(若14:9-11)。
尤其在今天,我愿向罗马的教会发出邀请,因她比其他任何教会更蒙召成为合一与共融的标记,成为怀有活泼信仰热忱的教会,在一切人生境遇中见证福音喜乐与慰藉的门徒的团体。
教宗方济各罗马,拉特朗圣若望大殿2024年1月24日(天主教会台湾地区主教团恭译)注释:11994年出版,《发自科莫湖的信函(LettersfromLakeComo)》。
所以我们会无数次地不可遏制地焕发自己的激情,去写到脚下的土地,山川与河流,因为没有比它们和人的关系再能够形容和接近那种莫名的力量的关系了。
然而,如果相信天主所在的地方是诸天,一如在世界的最高处,那麽飞鸟必定比我们更有福气,因为它们比我们更接近天主。但是并没有写说:天主接近那些住在高原或住在高山上的人,而是写说:上主接近内心忏悔的人。
宿命论者直接劝说人们屈从命运的安排,就如著名的《沉思录》一书的作者马可•奥勒留曾形象地比喻为:人死……如演完一出戏,应当心平气和地退出舞台。
后来我们才了解到,麻风病人全部都住在山上的,能找到比这更好的地方真的不太容易,这里的条件可能是最好的了。建在麻风村以外的地方不可以吗?
二《德训篇》中的孝道 《德训篇》或《息辣箴言》是旧约智慧书中犹太圣贤的训言,是一篇对诸德的教诲,作者是一位研究智慧文学的经师,著书约在公元前200-170年间,比《孝经》晚三个世纪。
在以下的圣经章节中,欧瑟亚先知给了我们一个很美的例子来表达天主的爱,先知将之比拟为父亲对孩子的爱:「当以色列尚在童年时,我就爱了他;从在埃及时,我就召叫他为我的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