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教会基础建设的建立,提高教友素质便提上了议事日程,通过各类教理班,培训班,以及传统的下会闭静神工等各种努力,力争使教友的信仰得到提高。第三个阶段是学圣经、传福音阶段。
我作为一位领导者,在管理方面深具挑战,我必须耐心且智慧地引领,既不能指责,又不能放任,这是对我个人素质的考验,同时需要天主赐于智慧,我每天都会把这些问题在祈祷中交托,引领更多的家庭充满幸福,让教会因着每对夫妻和每个家庭的改变更加充满活力
有的人是拥有五个“元宝”的人,出生于一般的小康之家,父母健康和谐,有第一定的身份,较好的素质教养。
提升工作,建立专职教师培训制度,保证专职教师每5年脱产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通过经费支持等措施,激励教师继续学历深造;建立健全激励机制,设立专项经费,鼓励教师参与各类课题的研究和申报,不断提升师资综合素质
但因教友们缺乏教会质知识、素质差,直到30年代,茅林教友寥寥无几,教友发展到邻村的坦田王去了,现在坦田王有教友100多人。
主要担任文化课(如文学、历史、社会学、政治理论、外语等)的本籍外聘老师也在人数和素质上逐年提高,他们绝大多数都是有多年教学经验的大学专业老师。
另外,信徒的信仰素质、参与教会生活的形态发生改变,也不能简单地评价为信仰冷淡,而应细致地分析对待。
此外,神职人员本身的素质也会直接影响到圣事礼仪的效果,神职人员不但应知道如何主持圣事,也应对圣事礼仪拥有一种神学的视野。神职人员若不能立于礼,普通教友又何能呢?
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天主圣言感化人心的巨大力量,看到了学习圣经对于提高教友们的信仰素质、推动教会的福传事业发展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金山圣经学习小组成立于1992年,初始只有10来个人参加。
目的就是:提升教友素质,改变冷淡教友。于是2012年,赵神父在自己的堂区举办了第一届门徒班,三年制,一年四期,每期10天。邀请各地有名的神父、有经验的传道员等前来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