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后为推动礼仪(译名)本地化(暨中国化),地方教会将其译为【安德】。安德是主选召的十二位使徒(宗徒)之一,其庆日在每年的11月30日。其故事请阅读当日的《日课》简介。
从公元最初几个世纪起,就使用“Sýnodus”说明在各级(教区、省区或地区、宗主教区,以及普世教会)召开的教会会议,依照天主圣言和聆听圣神,一起对教义、礼仪、法典和牧灵的问题进行分辨。
在礼仪经文和教会文件的用字遣词方面,则要提升其包容性。执事和司铎培育执事「蒙召为天主子民服务,亲切关怀人们,接纳并聆听所有的人」。为此,大会向他们表示感谢。
1970年,梵二礼仪革新又将碧岳十一世的弥撒经文加以改编,如同主日一样有三套圣经选读,分别在甲乙丙三年轮流使用。
原来这位非裔神父是利用暑假的时间,飞到海滨小镇的堂区从事勤工俭学的,代理堂区主任主持堂区的假日接待和礼仪圣事,这是他第三次来该镇从事假日牧灵服务。看到每天都有很多游客来参与弥撒,令我非常惊喜!
第三条诫命“守瞻礼主日”指出了我们人,作为团体,和天主的来往之道,以及,享受天主的爱,在礼仪感恩中的生活。第三诫,既是我们天主儿女在现世生活的高峰,也是未来天上生活的预尝。
今天中国教会也现代化了:礼仪改革、重视圣经、平信徒积极参与教会活动等,表面上看来和国外基本上一样,梵二公会议上的邀请已经被中国各教区的神长教友们听到、接受、并付诸实施。
这组大对经是教会的古老传统,是神圣礼仪中的瑰宝,实值得保存和发扬光大。这些对经被纳入弥撒礼仪中,用作十二月十七至廿三日的福音前短句,与晚祷圣母赞主曲的对经互相呼应。
来自香港教区、河北邢台教区、拯望会、炼灵中保圣母会、荃湾天佑小学、九龙圣德肋撒堂区、希望之友团体的神长教友,袁引修女在香港的朋友和家乡上海的亲人参加追思礼仪,并送修女最后一程。
保禄在这里并无意解释天主如何一体三位,而是指出我们信仰生活与礼仪的重点和基础就是天主三位的“恩宠、爱情和共融”。这句话也成为教会弥撒礼仪中的问候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