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信友认为熟识圣经的程度是衡量灵性生活的指标;于是,他们相信,曾经在神学院念神学,修读过许多经卷研究科目,又学会释经法的神学生、教职人员们,必定比没法研读圣经的老年人或智障者更加“属灵”。
因为知道天主是我们的天父,所以,即使不了解有关神学和教理,即使不熟悉圣经,只要学会了和天主祈祷交流,就够了。祈祷使人成为基督徒;祈祷使人成为属于主的人。
国家和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使个人的人生选择较过去更为丰富,选择做神父、修女的人数呈减少走向;但圣召的质量在文化素质、神学修养、外语能力、思想和人格独立性、社会见识方面较20世纪80、90年代有所提高。
应该指出的是:中国教会目前使用的和合本中文圣经,虽然在中国基督教发展史上居功至伟,哺育了数代信徒,但应该看到它还是受到当时时代、环境、神学背景等因素的限制,还未臻完善,有些译文还需要重新推敲与理解。
王敬弘神父在神学论集第二十七期写了一篇文章,提供守贞者与异性友爱的一些分辨神类的原则:“首先要再三强调的是:守贞者与异性间深刻的友爱是出于天主的恩赐,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35.信友们对主祭的致候与祷词所作的“欢呼”与“回应”,构成主动参礼的基本要求;参礼信友在任何方式的弥撒中都应这样做,好能清楚表达并促进整个团体的行动[47]。
近代以来,中西方交流是一大方面,传教士带动中国科学的发展,促进中国的教育和女子解放,纠正各种不良行为,如缠足、鸦片,对中国民族民风的改良贡献很大。
宗教生活,更重要的就是健全人格,完善人格,指导和促进人的生活得到圆满。纵然有很多的教规,但这些规诫并非是一种束缚和限制,而是一种真正的自由、成全和爱。
2013年1月25日我在远方参与生命游行的活动,并祈愿政治领袖们保卫未出生的婴儿,促进生命的文化。我们会发现,教宗不断地在强调人的尊严和自由,以及真理,也就是说天主与我们人的关系!
我衷心感谢各宗座传教会,鼓励他们作出不可或缺的服务,促进传教精神及培育,并为新兴教会提供物质上的援助。透过这些宗座机构,各教会间的共融巧妙地得以完成,包括交换礼物,彼此关照和共同的传教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