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希圣神父在大同大修院和西湾子许多教堂内绘制了壁画及一些以圣经为题材的绘画,这些作品都是远近闻名的精品。
教宗当初提出奉献生活的时候,针对性的是一般的大修院、会院中的会士度奉献生活,然后又有一个深层的引申,就是神职界,及那些度奉献生活者。度奉献生活者很多,让我们能够定自己的位,神父、修女是度奉献生活者。
来自30个教区及数所大修院培育团的十多位主教、副主教、候任牧者、教区长,50位神父和29个男女修会的33位会长或修女代表等参加了此次研习会,其中有33位曾留学海外。
为了解中国思想,我特意在辅大修了国父思想和中国历史。我还记得中国历史这堂课,老师只讲汉朝,他开玩笑地说:只要了解汉朝,其他朝代都一样了。1969年我到耕莘文教院,并创立了山地服务团,当了7年团长。
我们应邀在全国、西安、武汉和河北等大修院进行神师培训,把福音更好地传达给修士们。如,1997年曾有一位神父到全国修院讲圣母月道理;1998年曾在武汉开展有40多位神父参与的培训。
这些美德被系统性地编撰成各大修会的会规,也就是修道生活的规范和指南,让选择以独身的方式服务这个世界的人,也可以过着不同形式的教会生活。
她们身着会衣的颜色样式不同,国籍不同、肤色不同、来自世界不同的教区,犹如一个具有不同神恩的国际大修会,一个欢快的大家庭。
走进大修院后他边读神学边为小修士教授拉丁文。宗修士14年的修道生活(备修院7年,大修院7年)他谦逊听命,守规尽责,团结同学,培养了对主情有独钟的爱,深受师生喜爱。
一、对修道生活的向往赵本笃1918年出生于河北石家庄市正定的一个信仰虔诚、热心侍主的老教友家庭,在良好信仰的熏陶下,很小的时候便对修道生活心向往之,13岁便走进了正定的小修道院。
北京教区天主教与文化研究所所长赵建敏神父:从1984年进修道院,20多年时间,一直在傅主教身边学习和工作,傅主教是爱国爱教的楷模,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爱国爱教事业,非常爱自己的祖国,也非常爱自己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