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教宗称四旬期是「逃离奴役、走向自由的出谷经验」,而这段与天主修和的旅途,无法单靠一己之力完成,因为它的起点是要承认「自己需要慈悲」。
讲道不是在说理,也不是在上课灌输知识,更不是在阐述自己的思想与认识,而是在表达天主的形象、心意及做法,换言之,讲道就是讲天主和他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以及天主要我们讲的。
甲:可敬可爱小圣婴,我今谢你大恩情,从天射光加恩宠,赐我死去又复生。
苦难中,在一次梦境中,我清晰地看到:天昏地暗,乌云密布,遮云避日,仿佛天要塌下来,突然间前方一道耀眼的光芒出现,刺的我无法睁眼,透过指缝我突然看到十字架悬在空中,慈悲的容颜光芒四射,驱散了天地间的黑暗,
那天,该是有天空降来的鸽子,把您接走了。您离去后,众教友们痛切而清晰记念着的,是您讲道时直爽洪亮的声音和时刻呈现在您脸上的笑容。
圣经场景圣伯多禄大殿圣门上共有16个浮雕画,分成四行四列,由上到下带出四层意义,描绘出人如何犯罪,却又如何因着天主的慈悲而获得救赎:一、原祖父母违命,远离了天主和幸福,因此被逐出乐园;而圣母则完全接纳天主救恩的喜讯
问12:天主要如何帮助以色列征服迦南?答:他会逐步驱逐敌人,不是一年内完成,免得土地荒废、野兽猖獗;这是天主智慧的安排。问13:以色列人与外邦人或他们的神可以立约吗?
恭读圣保禄宗徒致厄弗所人书 4:11-16弟兄姊妹们:就是基督赐与这些人作宗徒,那些人作先知,有的作传福音者,有的作司牧和教师,为成全圣徒,使之各尽其职;为建树基督的身体,直到我们众人都达到对于天主子,
“与他同住”并非指未来的某一天,而是当下的生命状态。上主的“同住”不是空间上的毗邻,而是心灵的契合。
这是他的临终遗言,但却贯彻了其整个生命历程,揭示了天主子整个存在的意义。在十字架上,耶稣并非以胜利英雄形象出现,而是一位爱的恳求者。他不表白,不谴责,也不为自己辩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