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该团体所有成员坚信的一个主题,无论是他们的弥撒礼仪,还是他们的祈祷活动,以及他们的服务活动都在告诉着我们一个重要的讯息:中国教会永远在他们的心中占有一个重要的位置。
三年前,我和爱人让妈接触信仰,妈很顺从,她认真地听我给她讲解教理,仔细记录礼仪要求。当我问妈愿不愿意领洗成为基督徒时,妈说愿意。妈领洗的时候,她的动作和举止在我看来和老教友没有区别。
此外,他也要会晤犹太教和穆斯林团体的代表,到爱尔福特马丁·路德生活过的奥斯定会隐修院与信义宗福音派教会的成员一起举行大公礼仪。
圣母圣心会在台牧养的堂口教友在圣道礼仪中颂读信友祷词时,高举了地球、十字架、花、圣经和蜡烛,再次彰显透过会士追随南怀义牧者的芳踪,天主的爱普及世上每一角落。
也就在那个时候,我们堂口正在推行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让平信徒参与弥撒的礼仪改革,我也趁着这次机会走上读经台,做了我们堂口的读经员,终于,我在我第一次读经的答唱咏中领悟到我生命的真正依靠—&mdash
我们遵照教会的礼仪或自我的意向守斋、刻苦,是为了要将自己送给别人,给予、付出、牺牲。在家庭、职场、病床上……度一个圣体圣事般的生活(天主教要理127号)。
「浮夸」的礼仪、「空置」的会院,以及教会令人窒息的官僚作风,令他深感悲痛。他质问:「今天我们在何处才能找到启迪人心的英雄?」他建议教宗及主教们「寻找十二位不因循守旧的人物担当领导角色。」
最美妙的是,我们的教区拥有超过千名义务传道员,由于他们的共同努力,教区于今年的復活节守夜礼仪有三千五百位成年人领受洗礼入教。当然,我们祈望皈依者在质与量两方面每年都有进步。为甚么是「困难的」?
在弥撒之中,儿童们欢快与清脆的歌声,让人备感佳节的喜庆;弥撒中神父和信友虔诚庄重的敬拜,又特显礼仪的庄重与神圣。
利玛窦若不是主张礼仪本地化,若不是从研究中国的儒家文化入手,实行中西文化结合,断不会有中国教会的今天;诺比理神父若不是研究婆罗门文化,并把天主教义融入到其中,也不会使印度那么多人皈依基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