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稣的死亡复活既能消灭他的仇敌,而“最后被毁灭的仇敌便是死亡”(参阅格前15:20-26),甚至在他死的时候,“许多长眠的圣者的身体复活了。”(参阅玛27:50-53),那么,何况是他的母亲呢!
这也正是教宗给今天的信徒的答复,正如两千年前天使告诉到耶稣坟墓的妇女所说的:“你们在找那被钉在十字架上的纳匝肋人耶稣,祂已经复活了,不在这里了。”
———教宗在圣伯多禄大殿祝圣新铎 教宗本笃十六世于今年复活期第四主日在梵蒂冈圣伯多禄大殿祝圣15位新司铎,其中6位来自罗马教区,6位来自意大利其他教区,其余的3位来自波兰、以色列和洪都拉斯。
在墓园的一块大理石上,以中英文刻着这样一段经文:复活在我,生命在我,信我的人虽然死了,亦必复活。张学良将军以这段经文作为墓志铭,体现出他对死亡的豁达,对信仰的深刻理解、虔诚追随。
救主耶稣在走出隐居生活公开传福音的前夕,曾做了一次值得后世仿效的准备工作,即是他被圣神领往旷野、四十天四十夜禁食、战胜魔鬼试探的过程(玛4:1-11);教会之所以将此称为四旬期而置于礼仪年复活期之前,也正是为了让普世信友练习成为基督门徒当做的精神准备
天主确实使耶稣由死者中复活了(24节),为叫我们也能藉着耶稣从死亡走向生命。亚巴郎如今真可谓万民之父,宣告了新人类的诞生,即我们!基督将我们从罪恶和死亡中赎回,一劳永逸地把我们引入天主爱的怀抱。
结果,因着信德,他的女儿复活了,得救了。其实,福音记载的这两个奇迹,都是一个中心思想:不要怕,只管信!耶稣为什么要说“不要怕”?
我们基督徒相信也知道和平是可能的,因为基督复活了,祂以善战胜了恶,向祂的门徒们保障平安必胜过那些战争的同谋,即骄傲、贪婪、权力欲、个人利益、谎言,以及伪善。
为此,教宗勉励青年省思自己「心死」的原因,并且谨记纳因城寡妇的儿子在耶稣的注视下复活了。在这段福音章节中,耶稣「动了怜悯的心」,与丧子的寡妇同悲共苦。关于这点,教宗赞许青年的怜悯之举和慷慨奉献。
于是,耶稣的复活在整个宗教信仰中,便不仅仅是神能的最大显现,或是对耶稣是人子的最有力证明了,它更重要的寓意在于为信仰它的教众带来了全新的救恩世界的希望——一个人们所祈愿的新约时代的开始,天国的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