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所谓“见证”,应该就是我们——包括所有的神长与教友在信仰生活上为天主做见证的幅度,也就是说我们怎样生活出天主儿女的好形像,让他人在我们身上找到天主,那应该也是一种无形的、默默无闻的传播方式了。
那里有沟通、信任与宽恕,信仰的幅度便会自然浮现与发展;相反,那里有猜疑、嫉妒与仇恨,纵使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也谈不上是团体。
除信仰生活之外,口里宣认还表示出信仰的另外一个幅度:福传。事实上,信仰生活与信仰传播是一体两面,因为生活的见证本身就是一种宣讲。如果说口头宣讲福音是为让人听到福音,那么生活的见证则是为让人看到福音。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准备这次世界青年日时,我要邀请你们以个人的幅度更深入的认识圣神。在信经里,我们这样宣示「我信圣神,祂是主及赋予生命者,由圣父圣子所共发(尼西亚信经)。
进堂咏是保禄致迦拉达书六14它表达了逾越奥迹的整个幅度,痛苦与荣耀,死亡与新生的密切关系,因此,在苦难中已经呈现出得救的希望,复活的喜乐。(唱进堂咏。)
显然,继续存在的问题是:这种不同的适当幅度是多少,以及全球观点和解决方案的可能性是什么。***在此,我们不可能传达讨论的全部内容,但从本摘要的总结可了解研讨会的含义及其主题延伸范畴。
而所谓“见证”,应该就是我们——包括所有的神长与教友在信仰生活上为天主做见证的幅度,也就是说我们怎样生活出天主儿女的好形像,让他人在我们身上找到天主,那应该也是一种无形的、默默无闻的传播方式了。
耶稣对门徒的派遣,清楚地显示教会具有普世性的幅度:即门徒们不只是被派遣走向犹太人,更是走向所有的人。
事实上,基督徒的生活本质具有团体幅度,也就是团体生活。一位基督徒无论灵修如何高超,或服务堂区如何活跃,也难免有冷淡、消沉或疑惑的时刻。这时,他就必须与其他信友一起祈祷,一起读经,彼此扶持,分担忧患。
每个不同信仰的人讲出他的宗教对世界对环境的看法,那么宗教对话是有宗教本身的内涵的,采取什么形式,怎样活出信仰,因为信仰也有一个社会性的幅度,环境只是其中一个内容的话题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