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陕西兴平的“信德”优秀作者张公显教友,谈到与会感受时说:“有幸参加盛会,见识专家、名人使人激动;聆听专题讲座,获得更多理论知识,特别感动;互相学习交流,基督博爱使福传热情受到推动;定要学以致用,将豪情壮志落实到具体行动
只有具有一定的灵修、神学、文化、政治等综合素质,才能成为一名符合时代要求的优秀的中青年神职人员,教会各项事业才能健康发展。”
希望修院新的校舍早日落成,为教会培养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尽管,纽曼试图使天主教信仰在本地扎根,却屡遭挫败,但他的思想和优秀著作仍源源不绝地涌现,为天主教信仰辩护,即使在面对激烈攻击时亦不退缩。1879年,良十三世教宗擢升他为枢机。
由此可知天主教中文的天主二字,是当年西方传教士借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有的两个汉字,并赋予其全新含义,借以表达其信仰中的至高全能者Deus。其实关于天主教至高者的中文译名问题,在中国并非一帆风顺。
利玛窦当时的福传方式也有很多反对的声音,但实际上在中国行得通的只有本地化,否则很难让中国人接受天主教信仰,毕竟几千年的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骨子里已根深蒂固,让他们抛弃老祖宗的东西,是不太可能的。
而要把这个社会存在共同体构建好,则需要我们精神文化的共同体,这个精神文化共同体的理念应该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优良传统,为我们今天提供了一种启迪。
今天我们的祭天敬祖礼仪行动,是华人天主教(CatholicChinese)的特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祭献天主,澳洲的教友们对此也要另眼相看。最后的C路(思路)便是教友年的精华所在。
也正是在这一人性共同追求的健康灵肉之美的生活境界中,人们才能在现代性复归的精神内,以健康的心智重新思考、领悟、树立和追求与天地人神的关系,藉古老的奥运精神在平安与康乐中重塑自我,而在“神人以和”、“象天法地”的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为背景
这穿越时空的教诲,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处世哲学遥相呼应,共同为我们指明了完善自我、和谐人际的修行之道。中国古人以“外圆内方”的铜钱为喻,道出了处世之道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