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于忘记“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样严肃的人生问题。而圣人的言行和所留下的圣迹,恰恰在于启示我们人还有一种不被现代科学的理论所限制,不为任何心态所左右的内在需求——修德成圣。
曹神父建议大家每晚上家人一起读圣经,只读一段,然后做一个反省,想这一天当中哪做的不好,以后逐渐改变。
常常怀有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极端自私心态,对邻人、穷人的灾难疾苦,毫无同情怜悯和实际救助,能算是把心放好了吗?自己究竟在尽力帮助他人方面做了多少?各人皆心知肚明、十分清楚!
此外,这段福音也「质问我们站在哪一边:我自己这边,或是天主那边」?事实上,天主与自私心态恰好相反:「在拒绝面前,祂非但没有砰然关上门扉,反倒邀请更多的人;天主在不义面前以更大的爱来回应」。
人类需要知道自己从哪里来,才好知道自己会往哪里去。需要知道自己是谁,才不会迷失自我,才能不断修正自己前行的航向。有了少小时期的那次故乡行,也算完成了一次具体的祭祖体验。
教会就是天堂门,不敬天主哪能行。嫂(白):这小妹把我说得再没主意啦,如果奉教我说实在麻烦,若是不奉教又怕把天堂耽误了,如果真有地狱,又怕下了地狱,这叫我咋办呢。
田野的野草今天还在,明天就投在炉中,天主尚且这样装饰,信德薄弱的人哪,何况你们呢?所以,你们不要忧虑说:我们吃什么,喝什么,穿什么,因为这一切都是外邦人所寻求的;你们的天父原晓得你们需要这一切。
看哪,一天的叹息已经被永恒的喜乐陶醉。只要与你同在,如你所愿,我将在爱内沉醉,我将欢欣安详”。是的,在这个充满了不确定和一切似乎都停顿了的时候,仍然是讲述和平、希望和喜乐的时候。
并且事实是,如果有哪个人能够理解你现在的遭遇,这个人就是祂。祂知道处于贫穷是什么感受盯着工资单过日子的生活对任何人来说都是艰难的。难道祂不知道饥寒交迫着入睡是什么感受?
“生长在信息时代的你们,心中也会浮现各时代都有的重大疑问:我们从哪里来?一切的根源是什么?我的生命有什么意义?然后是,为什么有那么多的苦难?为什么连弱小无助的人也受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