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约伯在遭受天主打击后,对天主的公义、公正与仁慈发出质问一样。对于逝者来说,天主解除了他尘世的枷锁,让他得以永恒安息;但对于生者而言,这却是巨大的考验。
答:公义与审判的张力:面对恶行,应当求问天主,不可只凭人意行事(如两次战败的警示)。兄弟相争的悲剧:以色列人间的内战提醒我们,兄弟间不该以血洗血,而应以真理与慈悲为基准。
(咏19:12-13)因这些罪,人就得不到圣洁,所以需要设立赎罪日,使人为这些罪刻苦己心,可得赦免与清洁——天主是慈爱的,但也是公义与圣洁的。
四.彼此相爱是救主基督的命令我们所信靠的基督,为了救我们这些有罪的人,他道成肉身——降来尘世,为救赎我们甘愿被钉死在十字架上,由此平息了天主因公义对人产生的愤怒。
又有多少人由于不公义的社会条件、由于失业而丧失身为负担家计者的尊严、由于缺少接受教育及医疗的公平机会,而陷入这样的赤贫。在这样的情况下,道德的赤贫可以称为濒临自杀。
然而,从一个人而言,“想做老大”,其实,不是坏事,因为“做老大”,必然和承担更多的责任,照顾身边的弱小者,主持公义和仁爱等相关责任必然相连。
这一信念使我们的望德有了坚实的根基:既承认天主的公义,更信赖祂的慈悲。正如《玛加伯下》所载,为亡者献祭是“神圣而虔敬的思想”(加下12:45),这一行动本身就承载着对复活的坚定希望。
中正平和,公义仁爱正是上主的神性,励精图志建功立业正是上天的恩赐。当时中原诸夏各国都排斥秦国,把秦人当成戎狄。诸夏各国为什么要排斥秦国呢?
通常,在我们健康、舒适时,很容易忘记他人(但是天主父绝不会如此):我们不关心他们的困难、他们的痛苦以及他们所承受的不公义……。我们的心日趋冷漠。
我多么希望所有的灵魂都知道,怎样去为自己聚集永生的宝藏,他们便不会受到审判,因为他们预先用慈悲善行制止了我的公义审判。(《傅天娜修女神圣慈悲日记》1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