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使以民明智地和积极回应天主,天主派遣先知,为他们讲解发生于他们的各种事物的情况及意义,并呼吁他们谨随天主的训诲和诫命。
十、女先知亚纳——清心 女先知亚纳,84岁仍住在殿里,禁食祈祷,昼夜事奉天主(参路2:36-38),她正似圣咏所说:在你宫廷逗留一日,远胜过在别处逗留千日。
圣经告诉我们,有人说他是好人,有人说他没学问,有人说他是木匠的儿子,有人说他附有魔鬼,有人说他是厄里亚或古时的一位先知,有人说他自称为天主子……关于他的争议太多太多,因为他的来到给人带来幸福和快乐
他们说:‘有人说是洗者若翰,有人说是厄里亚,也有人说是耶肋米亚,或先知中的一位。’耶稣对他们说:‘你们说我是谁?’西满伯多禄回答说:‘祢是默西亚,永生天主之子。’
教宗在圣诞文告中强调,依撒意亚先知所预言的浩光就是天父“永远赐予”我们的耶稣,祂是“在黑暗中点燃的一束小火焰”和“道成肉身的天主圣言”,“继续召唤各个时代的受奴役者走出他们的牢狱”。
在这里,巴尔纳伯被认为是先知和教师。教宗继续说:保禄宗徒第一次从安提约基雅出外传教时,与巴尔纳伯同行。其实那应该是巴尔纳伯的传教之行,因为他才是这第一次传教之旅的真正负责人。保禄反而只是他的助手而已。
诗歌文体———大小先知书,圣咏、箴言、约伯传、训道篇、雅歌等等都是诗歌文体。比喻文体———耶稣教训人的时候,常常是用比喻的文体。经常见到的比喻可以分成三大类:明喻、暗喻和寓言。
它们指的是由天主所派遣和祝圣的君王及先知,为给他的百姓以色列带来新的希望,解放他们,开创一个正义与和平的新国度。在伯多禄之后,世世代代的基督徒们都步其后尘称纳匝肋的耶稣为“基督”。
读经一恭读依撒意亚先知书56:1,6-7经文背景《依撒意亚书》第五十六章属于“第三依撒意亚”(Is56–66),即巴比伦流亡归回后的时期。这时,以色列人已从放逐地返回,但重建圣殿与社会秩序的过程艰难。
《启示宪章》 指出天主的启示是一个事件,天主借着行动,也借着语言启示自己:天主曾多次并以多种方式,借先知讲话以后,在这末期借着圣子对我们说了话(启示4,希一,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