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旬期内,教会特别要求信友皈依、祈祷、克苦、补赎,以能与耶稣一起复活,显然地,四旬期不再有欢庆喜乐的氛围。无论从圣堂的装饰,抑或礼仪歌曲的安排,神父的祭服颜色,基本上就能断定礼仪年所处的阶段。
打开天主教会在中国福传的历史画卷,我们不难看出,从利玛窦神父走进中国大门,到民国初期的雷鸣远神父等,这些传教士为了福音的传播,远渡重洋、跋山涉水,远离故土家园来到华夏,甚至把自己的生命也奉献给了中华民族
本堂张天路神父热情地接待了他们,谈话中得知韩大姐一家人信过法轮功,信过三赎基督等,后来通过一位南堂的老教友的福传认识了天主。
每到年关的时候,我总要反复记起1968年白伟伟家的除夕夜。那是我1991年春天访问延安教区毛团总堂时所听到的感我最深的故事,也是感我最深的信仰见证之一。
有机会还去参与,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天堂——常修女走出去,伸出手……天主(国)就在我们中间——安妮修女谢谢组织的活动,希望今年还有这类活动——张姊妹这样的活动虽简单,但走近那些不能动的老人
曾经在网上看过一张这样的照片,照片中是一位身穿会服的老者在和一位手牵着毛驴的农夫交谈,这位老者就是雷鸣远神父。
当时每一段时间的礼仪营,由钟桂生神父、陈振威神父、恩保德神父指导,是一群爱好礼仪的青少年聚会,天南地北,互相激励,寻找人生,造就了今日的多位神父,许多好夫妻、好教友……这都是礼仪运动的结晶
即使日复一日周而复始的循环不已,也只是机械式的。日久天长,缺少正确的思想开导,自会陷入悲观厌世的低谷,最终与世永别。
天主的奇迹使他们相信未来,可过后好像又看不见天主了,更坏的是他们不但看不见天主,还要看到他们最不愿意看见的——法郎的军队追来了。
上世纪六十年代支援大西北建设的号召,不但给八百里秦川西端的宝鸡市留下了全国数一数二的铁路企业——宝鸡桥梁厂,也在宝鸡市聚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精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