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教会的小多感受到阳光洒入心田的美好,她说:“每次办告解领圣体后,内心感到平安愉悦。”
在其中,就今天来说,对福音的最初领受所获得的信息便是它曾经清晰可现的。这个教会是一种可见的布道:尘世的公义对着永恒的公义,和最后的审判而敞开其自身。
他们在传教活动中的每一个决定都是在这样的心态下做出的,他们把传教活动也当作是自己寻找天主的祈祷,在一切事物、行动和对话中发现天主,在许多地方和在多样的职责中,而不是在一个地点,领受天主的恩典[37]。
而绝大多数的平信徒们,甚至属于非神职阶层的修士、修女们,只是被动地从神职人员那里领受圣事和降福,接受他们的领导与培育。一种其实是违背福音教导的神权文化就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
我应领受一种洗礼,我多么焦急等待它完成! 你们以为我是来送和平吗?我给你们说,不!而是来送分离。
这些表达主要包括礼仪行动和经文:比如宣读成圣体经文,施洗中的倒水呼求圣三的名字,和圣秩礼仪中的覆手等。
最后,我愿意用圣保禄宗徒给厄弗所书信上的几句话作为结束祷词,使我们在教会在主耶稣善牧的救恩行动中,保持持久的合一:“所以我这在主内为囚犯的恳求你们,行动务要与你们所领受的宠召相称,凡事要谦逊、温和、忍耐
当耶稣建立圣体圣事,作为他和他逾越之祭的永恒纪念时,他把这卓越的启示行动,象征地置于他「慈悲」的光亮中。在慈悲的同一背景下,耶稣意识到这爱的偌大奥迹要在十字架上完成,于是,耶稣进入了他的苦难及死亡。
当耶稣建立圣体圣事,作为祂和祂逾越之祭的永恒纪念时,祂把这启示的卓越行动,象征性地置于祂慈悲的光亮中。在慈悲的同一背景下,耶稣意识到这爱的伟大奥迹要在十字架上完成,于是,耶稣进入了祂的苦难及死亡。
2.希望“信德”出版一些关于礼仪方面的书籍,因为很多地方的礼仪都不统一,会给教友们造成一些误会,例如:有关手领圣体、弥撒中的举手问题等,很多地方出现了异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