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二大公会议”指出“整个教会原来就是传教工作,传播福音事业也就是天主子民的基本任务。”圣诞前夕,我收到主内兄弟楠苑教友的一封信,向我祝贺圣诞快乐。
说到这里,要提一下昨天谭立铸在谈移民的问题,讲欧洲国家在移民问题上的一些做法,也谈了一下教宗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要求各宗教团体都要接收一个难民家庭,提出教会要办成穷人教会的一些基本观点。
他说,有这种想法的人,经常引用梵蒂冈第二届大公议文件来支持他们的理据;认为会议文件劝诫天主教徒要拥抱这世界。「我们对此要小心。
再者,「梵二大公会议论及敬礼自由、良心自由,但有些天主教徒并不接受;连我们天主教徒都有这个问题」。同样地,「穆斯林弟兄姊妹在良心上也有所成长,而有些国家并不明白,或者不同国家的成长各有差异」。
之后,巴尔纳伯和保禄一起回到耶路撒冷,参加宗徒会议。会议决定外邦人接受基督的福音不必先接受割损礼。于是教会向外邦人敞开了大门。
RerumEcclesiae)(1926),庇护十二世的《致中国教会通谕》(Evangeliipraecones)(1951),若望二十三世的《牧者的王子》(Princepspastorum)(1959),梵蒂冈第二次大公会议宪章
这样,中国宗教界收养机构及其收养的孤残弃婴数量首次通过官方渠道得以曝光。多年来通过收养孤残弃婴而默默无闻地为国家政府分忧解难的宗教界人士的身影也逐渐清晰地出现在中国社会及世人面前。
三、当代祭祖的拓展20世纪60年代罗马天主教第二届梵蒂冈大公会议召开,鼓励地方教会学习本地文化和传统,让基督讯息进入并圣化本地文化,进行教会礼仪改革。
因此,会议讨论的题目比较接地气,范围也比较广泛。有的题目可能是第一次在学术研讨会上讨论。虽然会议筹备时间短,但与会者都能以学术的方式和风格发言、讨论,交换看法。不少发言都给大家留下很深的印象。
会议第一天的工作中,主要以各位长上的发言为主,对亚洲首届传教大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同时,还介绍了亚洲大陆的传教前景。亚洲主教团联盟秘书,菲律宾裔的奥兰多•卡韦多总主教介绍了亚洲的主要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