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决定性的因素,对我们的得救和我们的幸福至关重要!教宗然后谈到受造界的救赎,指出整个宇宙也将一劳永逸地摆脱一切罪恶印迹和死亡本身的束缚。
教宗说:因此,我们必须对每个人及其得救时常怀着极大的信心和希望:那些在我们看来远离上主的人,也蒙受祂强烈的爱、忠信和谦卑的爱,或更好说,被祂的爱所‘追寻’。
十字架那历史上最黑暗的时辰,也是相信基督的人得救恩的泉源。耶稣将祂的苦难比作一粒麦子,唯有落在地里死了,才结出许多子粒来。教宗指出,十字架也是结出硕果的标记。
帮助别人认识耶稣,获得救恩,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不能因为别人是恶人或是不肯接受耶稣的人,我们就因此远离他们,从而让他们生活在罪恶与黑暗之中。
教宗引述他的通谕《在希望中得救》:「人性的真正评估,主要是由痛苦和受苦者间的关系而定。一个无法接受受苦成员,无法藉『同情』分担他们的痛苦,并默默予以支持的社会,是一个残酷而不人道的社会。」
当基督徒以爱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随主的时候,在世界的眼光看来像是失败,是生命输家,然而他却知道自己不是单独背负这个十字架,有基督同行,分担奉献……由于耶稣自愿接受了死亡,背起所有人的十字架,所以成为全人类得救的根源
然而,主提醒我们,‘唯独坚持到底的,才可得救’(玛窦福音10:22)。圣母玛利亚、殉道者之后,我们呼吁给你保留善意,特别是对那些阻碍我们的人。
教宗本笃十六世2月24日上午接见罗马圣伯多禄善会,指出与他人相遇,向他的需要敞开心门,是得救恩和度真福生活的机会。
信仰是指引方向的罗盘,包括在面对我们生活中遇到的新情况时:遵行主的派遣,我们都被派遣,为了每个人和世界的得救,去向近人和远方的人宣讲福音好消息。
当人们更深入地探讨个人和团体的生命时,他们会意识到人的谋略与努力是不足以使自己得救的。 在诠释当天的福音章节时,教宗提到主耶稣在讲论自己即将受到的光荣,并不是人们谈论传统英雄人物的那种光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