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哲学里,有“天人合一”一说。《中庸》指出:“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孟子说:“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孟子·尽心上)。
把美好留在人间,也把生命里程的经验告诉来者,以满全造物主对人类的计划,人存在于今生的渴望,就是追求并达到生命的圆满———天人合一,止于至善。
在颂扬天主的无限伟大中,圣母玛利亚经验着天人合一的喜乐。祈祷就是颂扬天主的慈爱与伟大。圣教会也称弥撒圣祭为感恩祭。
,取得了操作性很强的,顺应当今社会发展潮流和福传工作需要的办法经验,在贺堂发愿的礼仪中,乐队一改过去轰炸式的大齐奏,配备了弦乐、木管,加上原来的铜管,以交响乐队形式出现在弥撒中,十分高雅,真正感受到天人合一的意境
教堂内部,建筑师模拟行星运动轨迹把以前都是圆形或方形的正殿造成了椭圆形或六边形,到处的雕塑与绘画彰显财富与品位,为了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巴洛克教堂内运用了大量具有3D效果的雕塑与绘画相结合,建立在文艺复兴时的透视法上
你使我们感到天人合一的奇妙化工,你使我们犹如生活在地堂之中,还有什么私欲偏情不能放弃?!还有什么隔阂不能化解?!还是让我们团结合一,同声歌颂主、赞美主吧!此时,主持人陶贞德修女开始带领大家做泰泽祈祷。
众所周知,人性尊严的最崇高之处,在于人有灵魂,并被召叫与天主共融——奔向天人合一。自出世之初,人被邀与天主交谈。如果不是天主以圣爱造生并保存他,人便不存在。
虽然我还不能达到那种天人合一的高超境界。归心祈祷是趋向更深的宁静的方法,同时也是真正的祈祷。它是一种接纳与顺从的心态。
贾神父对李神父的作品进行了归纳,他说,李神父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继承了教会传统的额我略音乐特点,有很明显的传统性;同时礼仪性特征突出,他的作品高雅圣洁,兼具颂赞和祈祷,更能把参礼者带入礼仪的终极目的:天人合一
《晚钟》的光阴里,彰显着人性中宁静的尊严,勾勒出人生中最优美的弧线,流畅舒缓地,吸饮纳露,将天国的圣洁和宁静,汩汩地由这画布上流出,流向了祈祷的上空,流向了与上主神圣对越的奇妙,流向了天人合一的境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