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观我们的日常生活,却常常地为很多小事耿耿于怀。天主不喜欢我们这种小气,我们应该在爱人的事情上,多花一些精力和心思。
鉴于此,我在这篇文章中,首先回顾教会的历史,反观教会的风雨沧桑,从中吸取历史教训,为以后教会的发展指明方向。接下来,反省教会现在所面临的境况,以及当代中国社会出现的新举动、新现象。
据“信德”(2014年5月8日第一版)统计,今年我国复活节的领洗人数只有2万人;反观我们的邻国韩国,梵二之后,韩国天主教迅速发展,每年领洗10万人左右。
反观现今,在弥撒祭典开始前,经常可以看见教友们热烈的讨论某些事情,在弥撒祭典一结束的那一刻起,马上又开始讨论起来。但是,圣堂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我们为什么要去那里?
反观我们貌似健全的人,冷漠地对待所拥有的,不知感恩,认为一切理当如此。真的希望莲娜、海伦和包希尔·戴尔三位杰出的女性能成为我们对照的一面镜子。
反观今日,教宗表示,当代也需要先知之恩,而非「唠叨多话」。我们需要见证出福音劝谕是可行的。教宗强调,「我们不需要奇迹般的事件,却需要以生命彰显天主爱的奇迹。
反观我教信友,一辈子没传一个外教的大有人在,我们的速度怎能快得了?上世纪80~90年代“中国基督教热”出现时,人家知情而上,积极迎战,我们却是漠然视之,作壁上观,想来不由让人扼腕叹息!
反观如今教会内的诸多教友,从具体行为表现上大可分为四类型:第一类为“修心”型:即每主日进堂参与弥撒及听讲道理或满全体分,有时也偶尔参与一下堂区或教区组织的一些活动,至于另外的则“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或“
古人云“君子反求诸己”、“小人无错,君子常过”,倘若反观自身,看到自己要提升的地方,不仅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和幸福。
反观今天的教会,不管是西方的教会,还是中国的教会,教友越来越世俗化。西方许多教堂,主日参与弥撒的教友人数极少。更可悲的是,因为无人进堂,许多教堂被迫关闭,甚至转让给了其他宗教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