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撒结束,主教号召大家踊跃捐款,有捐一千万的,有两个捐五百万的,有捐三百万、二百万的,甚至外教的人也来捐款,结果一台弥撒下来,收到捐款两千多万,这是他们万万没想到的,在短短的二、三年内,耗资四千多万的主教府
而“教会之外无救恩”的“教会”是指“主耶稣的奥体”---天主自己,除了天主子耶稣基督外,世界上再没有任何的神和救援。那么,既然所有人都能得到“救恩”,我们基督徒还需要去“向万民传福音”吗?当然需要!
[关键词]:耶稣会士;全球史;天主教传教;近代早期欧洲在明清两代,利玛窦、南怀仁和郎世宁等西方传教士都是因为他们的技艺而得到皇帝的赏识,但是他们的宗教信仰却备受猜忌,他们的传教活动也受到种种限制,最终被全面禁止
大部分教堂出来主日崇拜和平时固定聚会外,大部分时间都空闲着。应该说,教堂还是有许多使用价值的,如做学习、培训,甚至开发旅游。
然一个不能成爱于内的人,又怎会善行于外呢?由于天主的恩赐,教友们以基督为弟兄,基督虽为众人之主,却来服侍人而不受人服侍(参阅玛20:8)。教友们应修德于内,服侍兄弟姐妹,成为基督真正的门徒。
除署名外图片均由那不勒斯中国人教堂提供 南方周末:今年是利玛窦去世400周年,中国、欧洲、美国都有纪念和展览。
我在传福音过程中,常聚集一些外教人,以讲故事的方法引导他们,使他们认识天主。
李金英(穿绿上衣者)给老人们讲道一、不幸婚姻卖血救子1964年,李金英出生于山东德州一教外家庭,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和一个弟弟,父母心地善良。李金英8岁时,母亲因受小叔子诬陷而服毒自尽。
后来唐太宗授予许坦“文林郎”的官衔,倍受殊荣。人与禽兽之间的心灵感应,在生活中各人都有各自的体验。比如,在民间流传很广的圣方济各向小鸟们布道的故事。
因此教会必须讲明,圣事并不限于和止于教堂内,教友必须把在圣事礼仪中已归向天主的心,已悔改的心带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带向社会事务上,并在教堂外践行一种属于基督福音特有的伦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