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泽已故的罗哲院长在他的一份信中呼吁到:“没有爱,基督徒还有什么前途可言”!基督徒的爱,就是因为我们是由“爱的天父”所生,在圣神内,将主耶稣对人的爱带给周围的人(若一5:1-6)。
事后问她喊什么,她也不知道,这正是魔鬼借小女儿的口发出的愤怒声音,但是天主却阻止了魔鬼计划的实现。接受耶稣的邀请去赴宴的人,耶稣能不保护吗?这又是一个生死大恩典。
同样地,我们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无论到哪里去,也要“带着主耶稣”,其实是跟随主耶稣,使我们的生命结出福音的果实。和主耶稣一起过好每一天,就是结出福音的果实。
(参阅:伯前二5)整部圣经所讲述的,是上主信实的爱,这爱给我们提供了安慰的确证,即在我们生命的每个阶段,无论处于什么境遇,甚至我们多次背叛天主时,天主总是持续不断地向我们广施慈悲。
我们不要心存幻想:没有爱,什么都不会持久。一切都是空虚的,都会层层脱落。没有爱,一切将我们禁锢在一个逃避、空虚而毫无意义的生命中,一个空洞的世界中。取而代之的是表面的,丧失了每一种可信性,为什么呢?
出身高贵的人,将从若瑟那里懂得在不幸中如何保护他们的尊严;富人将会明白,因着他的榜样,将会知道什么是最渴望的事物,并赢得他们劳苦的价值。
虽然以20世纪的学术水准,来验证史威登保在18世纪提出的学术,但是很遗憾也没能得出什么结论。目前国际上还依旧存在着史威登堡学术团体,验证史威登堡的理论仍在持续。
捐出的这块土地确实很大,大致有100平方公里,可是,那远不是什么沃土良田,而是深山沟里的大乱石滩。经过一番准备,担负着创院重任的索诺修士,从欧洲来到现在的北京。
而另一些教友似乎就找到了不遵守教会法律的理由和依据,奉教信天主就行了,还念什么经呀?我当好人就行了,进堂干什么?面对虚伪泛滥之风,耶稣是如何对待的呢?
按照当地乡村的习俗,如果人去世后,什么仪式都没有就安葬,是不孝顺的表现,如果找不到教友来念经,他们就请来当地的道士为老人“开路”,如此逐步变为了外教人。陈神父谈起了一个老人坚守信仰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