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她仰视十字架上的耶稣苦像时,她看到耶稣流出的宝血,无人收集。耶稣在十字架上喊出的“我渴”打动了她。她说:“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喊声,不停地在我心中回响,‘我渴!’
亚巴郎告诉他:「你活着的时候,已享尽了你的福,而拉匝禄同样也受尽了苦。现在,他在这里受安慰,而你应受苦了」(路十六25)。在这来世,穷人得到了某种公平待遇,而生命中的恶被善弥补了。
请振作起来在一个匆匆忙忙的世界上找到天主,这并不关乎狂热地为他人服务,甚至也不是一个强迫克己苦身的问题。寻找天主意味着,缩小和简化我们内在和外在的世界,以便能感受到,圣宠在浸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刻。
提起建盖伯达尼之家,在此当义务护工的赵焕荣修女告诉我们:这么大的工程,都是杨院长亲力亲为建盖的,为了省钱,打地基时她把石灰加上土,浇上水用脚踩好地基,然后再砌砖垒墙,脚被石灰烧得脱了皮,流着鲜血,但从来不叫一声苦,
当你走进兰州教区陈官营教堂,就能看到教堂顶端矗立着的耶稣圣心汉白玉雕像,教堂内部祭台上方悬挂着耶稣被钉的十字架苦像,因此,教堂被称为耶稣苦难教堂。
天主的独生子耶稣基督为救赎世界而被钉在十字架上,他无限的爱,他对悔改者的宽恕,只有从他那里才能获得真正的喜乐……维雅内神父所赖以生活的食物被前来帮助他的虔诚的妇女惊奇地发现了:一点干面包,一些水煮的土豆,她们也发现了他用苦鞭鞭打自己身体而沾在衬衣上的血迹
父亲的坚忍和执着的确是勇敢,但人的努力在天主面前却显得幼稚又无力,背起十字架,跟耶稣走苦路,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净化的过程”就是我们和主耶稣基督一起再次经过我们的“十字架旅程”——从“山园祈祷”,经过“十字架的苦路”,然后“复活”而开始新生命——和主耶稣一起,再次面对我们所“经历”的人和事物,以福音的价值再次认识
其实,第一批人的抱怨反应,正是我们人的“自然反应”:按照公义而言,最后来的人得到了一个德纳,那么,最早来的人应该得到更多,因为他们的确劳动的时间长,受的苦多。在这里,我们遇到了“公义与仁慈”的张力。
傅主教不顾医院一再劝阻,在护士的搀扶下来到团拜会上发言,向全国宗教界发出了“发挥优势,共建中国和谐宗教;五教同光,共建和谐寺观教堂”的倡议,提出,“五教同光共致和谐,崇尚美德同铸文明,悯悲拔苦齐倡慈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