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可由四部福音相互印证这则故事,也许是圣史们不愿清楚地暴露其身份,而许多圣经学家相信,这位「悔改的罪妇」就是后来与圣母玛利亚及圣若望,一同陪伴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下,渡过祂痛苦的最后一刻的圣妇玛利亚·玛达肋纳
(申八:14-18)再者,这愚笨的富翁好像完全忘记了自己除了肉身还有精神,如印度德肋撒姆姆说的,精神是贫乏的。
在纳匝肋这样的小镇,按照习惯,一天要祈祷三次,或在会堂,或在家里。人们祈祷的时间也正好是每天耶路撒冷圣殿举行礼仪的时间:晨祭、午祭,以及晚上的隆重闭门仪式。
所以献县印书馆在中外宗教界、学术界享有很高声誉,被认为是仅次于香港纳肋静院活版,上海徐家汇土山湾印书馆和北京遣使会印字馆的天主教在华的主要出版印刷机构。献县印书馆于l944年4月l5日停业。
9月13日周五,在亚洲和大洋洲访问的最后一天,教宗将在“圣德肋撒”之家探访长者和病患,然后在“公教初级学院”(CatholicJuniorCollege)与青年举行跨宗教会晤。
祂在纳匝肋时,如同众先知那样被本乡人拒绝,成了一块绊脚石、令人反感的缘由。教宗解释道,“绊脚石妨碍这些人在耶稣身上认出天主的临在。这块绊脚石即为‘祂是真人’的事实”。
这位修女的名字取自圣母往见会的创会人方济各·撒肋爵(FrancisdeSales)。她说是这位圣人在梦中治愈了她。由于她的健康情况很脆弱,在广场上举行病患禧年庆典弥撒时,她获得允许单独进入大殿祈祷。
教宗此行最令人期待的时刻,莫过于他与犹太教和穆斯林最高宗教领袖的会晤、前往亚德瓦谢姆犹太人遭屠杀纪念馆(YadVashem)致意,以及在哭墙祈祷。
(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6月5日上午在梵蒂冈接见亚美尼亚宗徒教会奇里乞亚的宗主教阿拉姆一世,他在这个机会上表达了共同努力,走合一道路的愿望。
天主愿意人都得救,并得以认识真理(弟前2:4),旧约时代亚巴郎、梅瑟及先知们,传达天主的旨意,并带领以民履行盟约的使命(撒上7:14,依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