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美好的理想充满了人的心,占据了人的头脑,不好的的东西便荡然无存,我们就渐渐圣化了,心灵纯洁了,重新回到天父的怀抱,做天父慈怀里的好儿女,从中感到爱与被爱,进而自觉地去爱护他人,由此感受到光荣和喜乐,为社会注入正能量
在主耶稣面对即将来临的苦难而惊惧恐怖,心灵悲伤地祈祷时,却没有得到天父拿去祂苦爵的回应(若14:32-36)。
在荣格看来,预感是心灵的一种潜在功能,其中蕴藏着几百万年的奥秘,能够引导人们通向不可预知的未来世界。可惜的是,梦的预知的吉凶祸福,有人不肯相信,或者不够坚定不移的相信,而遭到了本可以避免的厄难。
在当时乌烟瘴气的社会环境下,他将自己的精神转向研究神秘的超自然力量,向神靠近,以此寻求心灵上的慰藉。一天,他心血来潮,推测自己的命运。结果是一吉一凶。
灵修:圣神是耶稣圣心的「火焰」,我们若感受不到天主的爱,可以向圣神祈求:「圣神,请开启我心灵的眼,使我体验天主在基督内对我无条件的爱。」
然而,我们蒙召像先知一样,以真理的火热心灵、接受十字架的洗礼,勇敢作福音的见证人。愿我们在主内重新点燃那“燃烧的火”,不因人间的张力而退却,而以爱德与勇气,奔走这条通向永生的十字架之路。
“洁净的器皿”:象征圣洁与纯净,代表信友在领受圣洗之后,以纯洁的心灵归向天主,是天主悦纳的“活的祭献”。第21节:“我要从他们中间选拔司祭和肋未人:这是上主说的。”
教会教导呼应:《天主教教理》第2544-2547条讲述“离弃一切”的福音精神,是“心灵的贫穷”(参《玛》5:3);圣若望保禄二世曾说:“门徒的召叫不是安全的港口,而是驶向深处的旅程”(拉丁文:ducinaltum
这种语言反映了先知的真实人性和心灵挣扎。教义与灵修意义:这是一种“抱怨的祈祷”(complaintprayer),在圣咏中亦常见(如咏13)。它显示了信仰不是逃避现实,而是在困境中坚持与天主对话。
信仰的自由敞开了西方人心灵的广阔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