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孩子的第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所以,要先培育父母积极地活出神贫、慷慨、牺牲、宽恕以及关心他人的信仰精神,然后父母再去教育儿女。
如果你在巴黎参加主日弥撒,很难不注意到中产阶级和工薪阶级人数的增长,而且很多是带着孩子的年轻夫妻。
常明亮、常明凤:哈哈……常大嫂:我说孩子他爹,咱也不能老盯着钱不放。这么好的事让咱家遇上,这不是天父的慈悲恩典吗?咱得用实际行动感谢天主。
孩子不是外在的附加品,而是爱的结晶。因此教会既反对那在结合中拒绝向生命开放的思想,更反对将胎儿视为个人财产,随意剥夺他们的出生权利,反对剥夺自然死亡的权力,也因此反对死刑。
父亲在教堂服务,母亲务农,父母文化程度虽不高,但从未放松对三个孩子的信仰教导。有智慧的姑姑也常给他们讲《古经大略》,讲天主爱人的故事。儿时的王建信常在弥撒中辅祭。那时,他就喜欢教堂,喜欢神父。
后来,赵东升收养了一个孩子,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才发现原来是个脑瘫,今年已12岁,不能自理。赵东升靠给别人打工的微薄薪水以挣吃穿,家境极其贫寒,今年春节,赵东升向二姐借了一百元钱过年。
老人过得很节俭,这一台空调和一台双缸洗衣机,他用心使用了十多年,家电经过维修也都可以正常使用了,老人高兴的像个孩子。
天主的邀请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是比较不容易理解的事,因为中国自汉朝以后,所形成的传统的家长制教育和管理,很少能让孩子和下属意识到有被尊重的尊严。我们已经习惯了接受命令,然后被动地去实行。
其实,它就如缺少父母爱护的孩子,总想通过外在东西的拥有而得到“安全感”和价值感。
不久李某夫妇返家,发现床上孩子不见了。突然看见锅里情况异常,前往一看,当时魂飞天外,原来二人的独生子被煮烂死于锅内,皮肉均裂,惨不忍睹。二人见状,痛不欲生,当天夜里李妻忧病而亡,李某也自杀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