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职人员尤其应以牧灵为重,突出牧者角色,减少行政事务,发挥共负责任,权利下放,集体领导及互补原则的精神,摈弃神职主义,让平信徒有更多的机会参与教会内的决策。
我们开始形成更专业的神职,修女和平信徒领袖的使徒团队,我们的奉献和服务也在逐渐超越教会的圈子,和社会接轨。中国的教会在经历着变革,生活在教会内的修会团体也在面临着转型。
如此,离开了「神职化」及「保留给某些人」的感觉,而公开在会众前进行,并指明「十二位男士」,使成为更明显的模拟标记,近乎重现耶稣在第一个圣周四所做所想的。
接下来,祝圣礼毕,有些教区还安排本地神职班和远道而来的共祭同学或朋友司铎一一上前(拥抱)祝贺。这两次所占用时间相当之长!
但他的神职生活、他的行为方式已经向男孩证明了做一位神父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也是神圣的。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根本不用担心圣召缺少甚至没有圣召。
这来自天主的感动从心底油然而生,让他相信这是他从事神职工作的责难,同时这是天主的刻意安排。就这样,谷神父开始与基督教长老会合作,并在乐生疗养院圣威廉堂担任天主教司铎,负责病患的牧灵。
实践信仰生活,体现信仰价值,这也应是神职界应考虑的问题。医院的信仰生活“复明”的教友职员,在主日一起望弥撒,每周五晚做圣经分享。在医院里我们有一个小圣堂,原来神父来行圣事,也只是医院的职工们参与。
神父真可为神职之楷模,一生默默无闻地为教会工作,小韩村教会能有今天如此的兴旺,教友拥有很高的进堂率,与张神父十几年的心血是分不开的。老神父年高八十有余,但精神依然矍烁。
张良:我想,重要的是提升神职界的信仰素质,把教友的力量组织起来,让教友们的能力发挥出来。现在大家比较熟的一个词——养生。养是为了生,那怎么去养?
对面是一排南屋和东屋,教书先生等神职勤杂人员在此居住。再南边是仁慈堂(中等学校)。门向东而开,修女、贞女等人员在此灵修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