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圣者一词源自拉丁文peregrines,意为外国人、旅行者,即是到外地(圣地)旅行的人。事实上,朝圣不仅是个宗教行为,还是个十分人性的行为,是人出发去寻根的表达。
(《弥撒经书总论》39,P25;其拉丁文为Bisoratquibenecantat或Quibenecantatbisorat。)这是2004年3月19日杨主教引用歌唱名言鼓励大家的留言签字。
虽然没有一个天主教徒会否认以拉丁文举行圣礼的合法性和有效性,但梵二大公会议承认:“使用本地语言,为民众常是很有益处”,并准予使用[16]。
道光三、四年间(1823、1824),龙溪并创设初期修道院,教授国文及拉丁文,培植中国传教司铎,俗称神父。卒业后送马来之槟榔屿续攻哲学、神学。滇人之为司铎者,自是遂与日俱增。
倪波路在意大利的拉丁文古籍中发现,利玛窦沿袭了思想家葛米洛的做法,将有关中国的知识置放在虚拟以“7”为基数的类似阶梯状剧院的“记忆之宫”中,这个虚拟的宫殿7排7列(西方传统视7为具有方魔力的数字),由49
按教会传统,圣人的纪念是庆死不庆生,因为死亡是逾越到天上生活的生日(拉丁文称为Natalis),故此,一般是选用圣人去世、殉道,或遗骸迁葬的日子,作为纪念日。
耶稣用“朋友的不情愿”来做对比,强调:即使人会推脱,天主却绝不推托,且因我们“锲而不舍的祈求”(importunitas,拉丁文Vulgata)而垂听。
1689年,康熙皇帝反击沙俄侵略的战争取得了胜利,清朝政府派代表团赴黑龙江尼布楚与沙俄进行边境问题的谈判,因为互相不了解对方国家文字,最后决定用第三方文字——拉丁文进行谈判,拉丁文是当时欧洲最有影响力的语言
在通往教堂的路上,我们看到该村教友的房屋上都有明显的天主教标志,基本上每家教友的门楣上都有天赐百福,房墙上都有JHS(耶稣人类救主的拉丁文缩写),有的房屋顶上安置有十字架。
拉丁文经文这么写道:让我们到那里去!让我们超越自己!让我们以各种方式走上朝向天主的旅程;不只是通过我们的内心之途,而且也是借着具体的途径,那就是教会的礼仪,为近人的服务,在那里基督等待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