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宗方济各敢于处在脆弱当中:对于世人的脆弱,他并未停留在谈论的阶段,仿佛事不关己,却愿意展现出自己如同任何一个普通人一样脆弱。为此,教宗以一位能代表全人类的司祭形象,出现在世人面前。
「我们每天手握神圣的玫瑰念珠,转目向妳、仁慈的母亲,恳求全球疫情得以结束,世人能恢复安全无虞的日常生活。」当晚的礼仪在庄严隆重的游行中展开。
对我来说,将我亲眼所见到的先教宗的活动、他的生活写出来介绍给世人,是一个道义上的责任。
首先,它是面临的一种选择——一个“十字路口”的隐喻:已决心遵从父的意志,以自己的死来为世人赎罪的耶稣,在预见变为现实的瞬间,在被钉十字架、当痛苦与死亡接踵而来的时刻,“我的天主,我的天主,你为什么舍弃我
“弟兄姊妹,绊脚石即在于此:一份奠基于‘真人真天主’的信仰,祂俯身亲近世人,照顾世人,为我们受的伤而动了怜悯的心;祂承担起我们的疲倦,为我们如同面饼那样被掰开。
若不慈悲就没有和平帕罗林枢机强调,复活主使祂的门徒,即祂的教会“成为慈悲怜悯世人的器皿”。“教宗方济各是个光辉的见证人,让人看到教会温柔俯身亲近受伤的人,以慈悲的香膏医治他们。
福音金句:“天主这样爱了世人,甚至把他的独生子赐给他们,使所有信他的人不致丧亡,反而获得永生。”
这条路是耶稣拯救世人所走的路。心中有的是忏悔,有的是感恩。在神父和修女的带领下,我们沿着耶稣当年走过的苦路一步步走向大山深处。拜苦路途中很多人抑制不住内心的感情,流下感恩和忏悔的眼泪。
如果痛苦是世界生活的基本状态的话,那么逃避痛苦、寻求幸福与快乐便成为了世人的基本生命追求。
此后,诺亚一边赶造方舟,一边劝告世人悔改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