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禄的妻子拿出了一本书,说是他要送给这位教友的——这位教友曾说过需要这本书,他就去复印了一本、装订好了准备送给这位教友,没想到还没有送出他自己就去世了。
三衙街上那座古老的天主教堂,就勾起过无数人的猜想,他们怎么会出现在这个边寨小镇上?他们的建造者是谁?其实,如今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它的真正名字——永安公。
我刚把手伸进口袋里,忽又想起以前曾听别人说过,在火车站装扮成乞丐的人很多,他们专门利用人们的同情心骗钱,有些人还因此发了财。
过中秋节,堂里同样办了多桌饭菜,不光请这些回娘家的女儿、女婿,另外还请了本堂区七十岁以上的老年教友一起欢度中秋,徐州王主教、本堂区两位修女陪同就餐,桌席上鸡、鱼、肉、蛋十分丰盛。
在我们的职业工作和人际关系中,曾经迷失过多少次呢?当我们为了达到某个目标而在努力的过程中,是否走错了方向并陷入死胡同中,并需要重新再走相同的路呢?
然而古时大师们曾经教导过,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其他诸德也是必要的,比如仁爱、尊重、感恩、亲切和谦逊:这些德行有助于人们之间的良好共处。正义乃是人与人之间和美共处的德行。
,真的是自己需要了,每次弥撒结束后,我都找神父为母亲献台亡者弥撒,每次从教堂出来满身的轻松,淡淡的愉悦,像是为母亲买了一件她喜欢的衣服,为她买了她喜欢吃的,并且看着她吃到了嘴里……这种幸福之前从未体验过,
爱心满溢的作家冰心曾说过:漫漫人生路,善良在左,悲悯在右。善是什么?伦理学上说:善就是在人与人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对他人、对社会有价值的行为。
耶稣在生命中多次体会过这种感觉(参谷3:5):他从不以恶报恶,但在他的灵魂中,他感受到这种情感,在圣殿的商人事件中,他采取了一次有力而先知性的行动,这不是出于愤怒,而是出于对主的殿的热爱(参玛21:12
也曾迷茫过,也曾哭过。也曾不被别人理解,也曾不理解别人。因为我神父也是软弱的人。从27岁开始走到今天的一个中年,马上步入老年的一个神父。没有天主的恩宠,我们走不完这个路,我们走不下去这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