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因着小玫瑰的苦求,打动那些叛徒的硬心,使他们肯低头服从主教,更使那傲慢的首领肯当众认错做补赎。耶稣愿意小玫瑰做赎罪的牺牲,把圣伤———手足之伤,肋旁之伤,鞭笞之伤,茨冠之伤———一一印在她的身上。
原因何在,真正的原因是一个“私”字在作怪,由于“私”的习气太重,关注肉体生命太多,倾向于世俗的心太甚。起心动念都在想着我的利益,在一切事上都把我的利益摆在前面,很少想及别人的利益。
家庭成员的关系也不融洽,寻求主的指引而改变自己;有的已得到主的眷顾,为感天主大恩,怀着以恩报恩的心情入教的;有的是因为亲朋好友鼎力相劝,为爱面子,又担心失去友情而加入的;有的是因为天主教很好,是培育人灵举心向上的好地方
圣母的心非常仁慈,更没有人比她更为慈悲的了。她看到世人犯罪要受罚,免不了,她也忍不住要给警告。好象我们的母亲就是警告我们。
那些教会的忧虑不安很可以反映今天的我们看到世界不少地方的教会面对的严重困难、不被了解和敌意时,心中所产生的惊惶失措”。教宗强调:“这些痛苦不是教会应该承受的,一如耶稣并不应该遭受他的苦刑一样。
为了写这篇文章,我查阅到了相关郎怀仁主教的一些资料,发现这位对天主负责的,完全地投顺和献身的伟大的布道者,真正做到了“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直到2001年,我开始接触天主教,通过看教会的书报,读圣经,那一段段温馨的话滋润着我这颗早已死去的心,逐渐变得开朗、自信起来。有人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而用我的实际经历,这句话已经可以给予否定了。
这种协调给他带来无穷的力量,去面对周围威胁贞洁生活的诱惑挑战,而洁身如玉、手洁心净,使人在俗世已感到心灵的超脱,快乐无比。
教宗说,耶稣的注视触动玛窦的心,改变了他的生活。这事也发生在匝凯、巴尔提买、玛利亚玛达肋纳、伯多禄以及我们每个人身上。罪人被耶稣的目光触动。
教宗说:这条路震撼了许多古巴青年的心:它不是逃避和便捷致富的道路;而是肩负起责任、为近人服务、关怀弱者的道路。这条路必须从深受苦难的古巴人民的基督信仰根基中汲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