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更用自己实际的祈祷生活告诉我们,祈祷本身不是简单地表达我们的愿望和请求,它更能把我们带到谦卑顺从与爱德服务的生活中,让我们的生活本身就成为一种富有活力的祈祷。
死亡中,他与天主有了一种永恒相属的关系,这种新关系决定于他是否圆满地答复了爱他的天主。谁若在基督内,他就是一个新受造物,旧的已成过去,看,都成了新的。
训道篇从人的智慧反省人生,发现人正走在涕泣之谷中,没有希望,没有前途,即使人一生努力拥有的,在死亡来临时,也只好撒手。
汤汉枢机在讲道中鼓励信徒效法圣嘉勒(又译佳兰St.Clare)的神贫精神,尤其在香港这个以金钱及物资享受挂帅的地方。他说圣女全心侍奉天主,与天主的关系犹如葡萄枝和葡萄树。
这是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因为在我们的生命穿越死亡之门而进入上主的永恒以前,所有基督徒都无一例外的生活在罪恶的世界中。没有人可以对那些罪恶的声音、罪恶的情景、罪恶的感觉做到绝缘。
这不仅是由于人害怕接受生前的惩罚或死后的审判,更重要的生而为人,不论对人生有多少欲求,一旦失去做人的自信和尊严、希望和理想,一切欲求的满足在人生意义中便失去了价值。
他是1991年7月1日耶稣宝血瞻礼在神堂沟举祭中,倒在祭台上,抢救无效,于两周之后离我们而去的。
难道一个有理智、有意志、有情感的生命只能在河流中没有目标地漂泊吗?难道对精神家园的向往只是一厢情愿吗?在人生旅途的重重疑虑中,人自身是无法找到圆满的答案。
我们做“避静”者,若不如此,就难以做到《大学》中所说的:“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及“心毋妄思,意毋妄动,惟使我忆主爱主”的避静神益。
亲爱的读者朋友,很高兴你提出了“圣经可信吗”这个问题,这是基督教信仰中最具根本性的问题之一。对此,我们这些基督徒恐怕比一般的非基督徒更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