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约圣经四部福音书中只有《玛窦福音》简短地提到他们,而且与耶稣圣诞很有关系。
(玛11:9-11)然而,若翰的功勋,之所以如此之“大”,还得力于他谦虚的支撑。谦卑的美德是若翰建功立业的烛光。其一,苦心灵修,抛弃世福为了让黑暗接受光明,天主差遣若翰为光作证,并“使众人因他而信。”
四部福音都记载逾越节当天喜乐的匆忙:那些妇女“赶快离开坟墓,又恐惧又异常喜乐,跑去报告衪的门徒”(玛廿八8)。
对许多人来说,陀斯妥耶夫斯基著名小说中伊凡·卡拉玛佐夫的抗议仍然是他们信仰一个爱的天主的最大的障碍。在一个儿童惨遭折磨的世界里,我们还能信仰天主吗?如果天主是仁慈的,他为什么容许无辜者遭受痛苦?
你们去宣讲福音教会礼仪中不断重复迈向这一目标,特别是在圣体圣事中,永远以复活耶稣对宗徒们的派遣结尾——你们要去……(玛28,19)。
“哪里有两个或三个人因我的名聚在一起,我就在他们中间”(玛18:20)。当我们参加教会祈祷时,就是和主耶稣在一起;当我们阅读或聆听圣经时,就是主耶稣对我们说话。
将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全面展现从严治教、务必崇俭的决心和力度,不仅仅停留在道德自律的层面,而是要切实发挥宗教团体和场所的主体责任,自觉把各项政策法规转化为规章制度与内部规范,发挥教规戒律的刚性作用,形成奉法重法
(玛2:1—12)这种对神的虔诚与执着追求的壮举,处处闪耀着信德的光芒。一、仰望星空古往今来的智者,往往夜观天象,对天遐想,望天祈祷,都期盼能找到与这万事万物的主宰沟通的渠道。三王即是如此。
我从小学与中学时代就浏览这些书籍,虽然能看懂的並不是很多,但是从这些书籍里面,我知道了许多大哲学家:柏拉图、亚里斯多德、奥古斯丁、多玛斯、康德、黑格尔等。
意大利学者巴蒂斯塔·莫迪恩对文化的表达是:文化是社会的灵魂,它是一个精神和道德的现实,是一个天赋有精神维度的道德存在——人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