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正月十二日爷爷蒙召先走了,奶奶不想给儿女们带来照顾她的麻烦,又每天祈求天主“让她走的干脆,别拖累人”,天主再次垂听了她的祈求,满全了她的夙愿。
在本笃十六世看来,这些是选择了跟随基督的人受召叫去度的生活,在司铎职务或奉献生活中完全献给基督。
大学三年级,回应救主基督的召叫,毅然终止学业,于1939年8月14日来到献县,在张庄本堂耶稣会会院宣誓加入耶稣会。1941年,主教初学结束,宣发终身神贫、贞洁、听命三圣愿。此后入耶稣会文学院学习。
他觉得,黑袍是司铎的标记,穿着它就不容易忘记自己的身份和圣召。他说,被耶稣拣选无非是为同他常在一起,并被派遣去宣讲——要“在路上”,要进到“人家”,去宣讲天国,使人悔改。
通过召叫人们来跟随他。我们在福音的开始读到:“耶稣看见载伯德的儿子雅各伯和他的弟弟若望正在船上修网,遂立即召叫了他们。他们就把自己的父亲载伯德和佣工们留在船上,跟随他去了”(谷1:19-20)。
是否为自己的子女儿孙祈求献身于主为主收割庄稼的圣召?恐怕多是淡然漠然与己无关的心态!我们究竟在向天主祈求什么?
“大量的皈依者找到信仰或重归信仰;许多人悔改并回到圣事的共融中;大量圣召;夫妇修和、婚姻及家庭生活得到更新。”黑塞哥维那小村的圣堂成了朝拜、祈祷、研讨会、灵修退省、青年聚会的场所。
此外,与会枢机也谈论了各种圣召、家庭和教养子女的课题;以梵蒂冈第二届大公会议文献为参照点,以天主圣言作为子民的养料,并以圣言为依据;以及圣体圣事等主题。
古罗马的斗兽场,那残垣断壁中有数以百计的殉教者的鲜血,以至于每一任教宗在四旬期的周五都亲临作弥撒。
教宗方济各或于三月五日圣灰瞻礼的前后发表四旬期文告。他当然会主持圣周三的礼仪,以及圣周的所有礼仪,包括圣枝主日(四月十三日)、圣周四、圣周五和在罗马斗兽场举行的苦路善功,以及复活节的守夜庆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