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原道交流学会蔡惠民神父对基督宗教、中国社会、宗教与政治等关键词做了深入的解读。他指出,宗教是帮助人类跨越自己走向他人的桥梁。宗教境界越高的信徒,其胸怀必越包容。
近日,笔者所在堂区有一位热心侍主的教友因意外落水去世了。她的去世令很多教友伤心难过,然而,更令人难过的是,她的死亡让很多身边的教内外人士对我们的信仰产生了疑惑。
——记黄家村暑期教会补习班小时候,我很怕神父。因为在我的脑海里“神父”一词和天主经常联系在一起。由于害怕,我不敢和神父单独相处,更不敢在神父面前随便讲话。每次见他总是远远站在祭台上的高大威严的形象。
父亲离开已36个年头了,按常理应该记忆淡漠了,但他生前的音容还频频萦绕在我的脑海中,强大的信号怎么也抹不去。真是寿终德望在,人去音容存。也许这是人们常说的亲情难以割舍的能量吧。
我们基督徒需要进堂参与主日弥撒,因为只有藉着耶稣的恩宠,他在我们内,并在我们当中活跃的临在,我们才能实践他的诫命,或为他的可靠见证人。
星云大法师是天主教的友人,在多方面与教会合作,大力从事社会潜移默化、移风易俗的工作,曾于一九九八年在梵蒂冈拜会先教宗若望保禄二世。今次是他第一回与本笃十六世教宗会面,两人谈了很多的话。
从信仰的角度看,过年成了教友一个信仰的关口。愿借着短暂的篇幅,提出几点有关信友如何在信仰内善度‘年关’的问题。1.首先,我们需要做的是感恩:我们感谢一年中天主所赐的所有恩宠。
基督教会重视修和,强调人与神、人与人间的和好。在中保基督内我们能改善破损的关系,当然现在我们必须与伤痕累累的大自然修好,改善人与大自然破碎的关系。因此,教会提醒人类不但要珍惜万物、还要善待万物。
复活节是基督宗教纪念耶稣复活的重大节日,世界各地的基督徒每年都要庆祝。因为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上,死后第三天复活,因此,一周的第一天,耶稣基督复活的日子代替了旧约的安息日。复活节象征重生和希望。
以下为新枢机的生平简介:世界主教会议秘书长格雷奇(MarioGrech)主教,1957年2月20日出生在马耳他,1984年5月26日晋铎,然后在罗马继续求学,先后于宗座拉特朗大学取得法律硕士学位,宗座天使大学取得教会法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