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不知道要入什么修会,但我完全不忧虑此事,我的内心是深深的平安和信赖。后来才知道,一般修会不收领洗未满三年的人。至于那位男生,我告诉他我要做修女。他无法理解,追问我,教友不也一样可以服务教会吗?
面对这一切,如今的教会领导和奉献于服务教会的人,不管是主教、司铎、修女还是平信徒,难道还该继续让在中国的教会乡村化、妇女化和文盲化吗?我们该如何培育今天的修生与修女,未来的教会的服务者,谁来培育?
弥撒的礼节和气氛与国内差不多,不同的是,这里的平信徒对堂区事物的参与比国内更主动、更活跃。对慕道者的培育,主日学的开设,堂区的各项活动,圣诞节的晚会都是他们在负责。
春节前他冒着零下20几度的严寒,深入各个堂口看望了病、残、困中的教友和在福传牧灵第一线的神父修女,给他们送去了基督的平安和教会的关爱。
春节前他冒着零下20几度的严寒,深入各个堂口看望了病、残、困教友和在福传牧灵第一线的神父修女,给他们送去了基督的平安和教会的关爱。
今年我们榆次本堂牛效平神父推荐我们来老人院过年,体验生活和圣召。老人院有位回民张树增爷爷,他喜欢喝茶。我每天就陪张爷爷喝茶,先洗茶杯,然后倒茶叶,倒开水,再帮张爷爷拿出花生。
跟随基督,回归父家,走向天乡,是基督徒朝圣的原型;而我们平常到各个圣地的朝圣行为,应该是上述人生之朝圣的象征,其象征性主要表现在朝圣的两个因素上,即离开和到达。
上了飞机,由于一天的劳累,加上优美的音乐在耳畔轻轻回旋,我闭上了眼睛……,可不知不觉又出现了日间的幕幕经历,情不自禁地想道:一名神父,在一个大都市的堂里想求领修和圣事尚且如此不易,如果是一位陌生的平信徒呢
郑瑞平神父在这方面比较有创新,就是培养骨干教友。一个神父要想往外传福音,手下至少有五六个给你帮忙的教友,成为你的左膀右臂。真正做开这些工作以后,就不是五六个骨干了,而是越来越多。第三,营造传教的气氛。
此次太仓堂区组织的朝圣团队,有一位神父,一位修女,一位中国领队,一位以色列修女导游,26位平信徒,共30人,其中不仅有年轻的大学生,有从事行政、技术、医务工作的中青年,也有从事养殖业和信仰坚固的中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