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教鼓励大家以信仰之泉治愈和滋养自己的灵性生命,用充满信德的眼光看待一切,使自己的灵魂成为流动的圣水,身体成为圣神的宫殿。以祈祷、诵念玫瑰经等方式,帮助自己在平静中,在平凡的日子中,不断与恩宠相遇。
“在这一刻,我们要把这座教堂归还给基督信仰,归还给法国和全世界。今晚,圣母大殿重生了!”马克龙总统在致词时这样说。“五年完工的承诺兑现了。”巴黎的总主教于尔里克说。
在聚会中、弥撒后或餐桌上常常会听到有些基督徒说一些有影无踪、不负责任、缺少爱德的话,要么论断他人的思想、修养、品格,要么评论神长的生活、工作、作风,把这些消极的、对信仰有害的话语作为新闻传播、消息扩散、
2012年3月,我同神父去周边农村弥撒点下会,亲眼目睹弥撒点信仰生活的衰弱,深感心痛。我曾在弥撒点任职15年,对“点”上的信仰生活深有了解,现就弥撒点的牧灵福传工作谈谈我的体会和建议。
(此为解读,原文暂缺)教宗发表移民日文告信仰帮助移民度过困境教宗发表二O一三年世界移民难民日文告,称移民因贫穷、饥饿及暴力等而被迫离开国家,但信仰和希望能帮助他们面对困境,让他们找到更美好生活。
那是在罗马以外举行的首届世青节,这个在世界各地一再重复的教会活动就此诞生,从此,数以百万计的青年信友为信仰作见证,紧紧围绕在历任教宗周围:首先是真福沃伊蒂瓦,然后是本笃十六世,下周在里约热内卢,青年们将围绕着首位拉丁美洲教宗方济各
托氏十分肯定地指出:“一个社会要是没有宗教的信仰,就不会欣欣向荣;甚至可以说,一个没有共同信仰的社会,就根本无法存在。”
尽管是生活在无声世界的特殊人群,但聋哑组在堂口的服务和信仰的见证上有相当大的影响。
袁神父的离任让堂区太多的教友感到举足无措,甚至影响了正常的信仰生活!这一现象折射出教会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引发出“我们到底是信耶稣还是信神父?”的思考。
死亡有不同的层次:医学上的死亡、伦理上的死亡和信仰上的死亡。医学上的死亡指呼吸及脑波的停止,就是肉体的死亡,很多人只把死亡狭义地理解为医学上的死亡,但却忽略了另外两个层次的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