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麽,天主教徒与信义会信徒的共同见证如何能对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施加影响呢?帕罗林枢机答道:我们需要牢记耶稣的这句话:你们只有作出共同见证,才能让世人相信。自我封闭,不向他人开放是今日世俗化社会的危险。
我认为司铎在今日的任务是焕然一新的,这正是因为,也许他自己也发现在青年、成人身上极需要神圣的事物,在他们当中有一种迷失的感觉,因为把金钱、物质、成功作为衡量人的全部意义是不可能的,再说,这些金钱、物质和成功仅是昙花一现
事实上,“没有大脑的物质,人类就不能拥有心智;但是,与此同时,人类的心智不能被简化为纯粹的大脑物质的总和”。最后,教宗反思了第三个维度,即“灵魂”。教宗指出,灵魂“在各种文化和宗教中有不同的含义”。
减少拥有物质,减少多余的花费,减少对物质的欲望,把自己拥有的与人分享——包括你的时间和才能。09减少追求娱乐过多娱乐和其他使人分心的事情,会减少甚至完全消耗你原本可以为主工作的时间。
可见这良心道德律,不是外在物质世界加于人的。因为宇宙世界事物的物理化学等自然力量,不可能加给独有理智与自由意志的人一种伦理道德责任。
当社交网络未普及时,信徒未必有机会公开宣认基督徒身份,非信徒亦难有渠道接触教会。
我在古书上读到过:挟泰山以超北海而不为,是不能也,非不为也。与老者拄仗而不为,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古人又云: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 在公交车上,为老弱病残让座而不为,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各宗教领导人及信徒出席教宗的公开接见活动(梵蒂冈电台讯)教宗方济各10月28日在圣伯多禄广场主持周三公开接见活动,纪念保禄六世教宗签署并公布《教会对非基督宗教态度宣言》50周年。
主告诉玛尔大惟一必须追求的是属灵的生命,主并没有说物质的事奉是错的,建立在生命的事奉基础上的物质事奉,才是讨主喜欢的。主说:“玛利亚已经选择了更好的一分,是不能从她夺去的。”
若老人生前不给予他们基本的尊敬、孝爱和精神与物质方面的照顾,临终之时不为他们请领圣事,身后不知为他们念经、献弥撒、加倍行善功,而大搞特搞这些外在的排场,以此表达自己对老人的哀思,只是为了自己面上有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