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服从的挑战第四个挑战来自服从中自由的观念:将这基本的人性之美与真理和道德规范间的关系分离。其实倡导自由真正的价值与尊重个人是紧密相连的。然而,又有谁会想到滥用自由所带来的后果呢?
正是因着这爱,天主圣子降世成人,祂彻底地谦逊和奉献自己,直至进入阴府,那与天主分离的深渊。正是这充满仁慈的爱令耶稣的遗体充满光辉,并将之转变,令其进入永恒的生命。
按此字意耶稣复活,是指耶稣游离在肉体之外的灵魂往而又来,还魂于肉体,使之由暂时分离到重新合而为一,故成为“复活”。可见这“复活”二字决不是单指灵魂不死,精神常存之类。
他后来最大的目标,就是希望能看到一个完整的家,把父母聚拢在一起,可是父母到死都是分离的,彼此仇恨的。因为缺少家庭的温暖,他总觉得没有平安,哪怕以后做了主持人,成了一个名人,始终也没有安全感。
他们中有的人与我只是一面之缘,却总也忘记不了那张脸、那个声音、那一句话;有的人与我一块儿生活了几年,吵吵闹闹、嘻嘻哈哈,在分离的那一天才知道有许多的事情还想要一起做;也有一些人只在一起共处了些许日子,从此很少联系
死亡从来都是一种异乎寻常的分离。生命此岸的任何准备都不能帮助我们迈出一步,跨越死亡,到达彼岸。跨越深渊的唯一桥梁只能来自彼岸,换句话说,只能来自复活的基督。
今天,这个故事仍然在教导我们:信赖天主是生命之源,无信和怀疑只能导致与天主分离,与他人分裂。但是我们在它里面再也找不到“我们为什么会死?”
但由于罪过和基于自私的冲突所导致的让人痛心的分离和强暴恰恰与天主的这一计划相反”。
mdash;—他也同时把此事件看作是与他即将来到的死亡与埋葬相关的,而把这妇人为他傅抹香液的举动,视为提前表示对他的身体的尊崇,即使在死亡后仍继续应受的光荣,因为这与他位格的奥迹相连而不可分离
因此,在今日世界,世俗化日益加剧使得,源自西方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将信仰和理性对立,宗教与科技分离等的绝对独断主义做法,依然在意识形态层面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特别是国家精英舆论和公众集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