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信仰还要有行动,因为雅格伯书(2:17)告诉我们:“信德也是这样,若没有行为,自身便是死的。”(2:22)“你看,他的信德是跟他的行为合作,并且这信德是由于行为才得以成全。”
(爱·扬格《夜思》)也许正是孩童的赤子之心,纯真之灵,天真无邪之质,就尤其会引起神的青睐有加,而有求必应。
(格前7:4~5)他们彼此的忠诚度人神共鉴,感人肺腑,终于蒙受天主的垂怜。娉娉说完后,忽然飞走了。魏鹏从梦中惊醒,只见淡淡的月光照在帘子上,冷风扑面而来,环视四周,凄冷悲凉,不觉泪如泉涌。
我们基督徒的乐观主义是建立在一个活泼的望德上——意识到所有的事情都导向天主的光荣,导向在祂的平安中最终的圆满,以及在正义中肉身的复活,“渐渐地光荣上加光荣”(格后三18)。
作为基督徒,无论我们在哪里生活,“我们是代基督作大使了,好像是天主借着我们劝勉世人”(格后5:20)。
她叫格蕾蒂斯·艾伟德。在中国人眼里,至今仍是一个很陌生的名字。有关其简历是这样:格蕾蒂斯·艾伟德,女,1902年2月24日出生在英国伦敦郊区,父亲是一名邮差。
拉辛格强调:“当然,对于圣体奥迹不能再增加什么。可是我们要问:圣体圣事的条件是什么?如何去实现这一奥迹?团体不能因着自己而产生圣体圣事。可以说主没有从集会的内部产生圣体圣事。
保禄在论述基督徒应有的圣洁生活时,酵母的意义明显是消极的(参考格前5,7-8);在论述割损与恩许的关系时,酵母的意义是积极的(参考迦5,9)。由此看来,酵母在初期教会的意义已变得模糊。
如1933年2月,太虚在一次题为《学佛先从做人起》的演讲中指出:有国家和军队,就可以抵御外敌入侵,弥除奸逆内乱,若无国家,不但外患无法抵御,国内人民的生命也没有保障,生活也没有安宁,所以我们要报答国家恩
上午是关于传教讲座的最后一天,我在讲座结束后的弥撒中共祭,也算是来菲律宾的第一台穿祭衣的弥撒了。菲律宾的祭衣很特别,仿佛国内大白衣与祭披的结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