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觉得平时仅仅拿出钱来捐善款算不得什么,像德肋撒姆姆那样走到病人中间,真真实实地拥抱病人,亲吻他们;达弥盎神父为麻风病人服务,最后死于麻风病;现在依然为麻风病人活跃的谷寒松神父,为病人争取利益,跟病人共用一个杯子;在商洛麻风病院服务的韩籍申神父
尽管尘世间一张张兴奋的脸上,一双双发亮的眼睛对此视而不见,径直向着利益奔去,但总有梦中惊醒后,渴望心灵慰籍寻找精神家园的人,会放慢世俗的脚步,会以神父您为榜样,踏上寻求天主的道路,回归快乐的基督家园。
有一段时间,热情开朗的加拿大籍满而溢神父住在这里,为他们开设了英文会话班,通过与学生们聊天,提高他们的英语交际能力,帮助他们度过了语言上最困难的阶段。
1922年前入藏梵蒂冈图书馆的汉籍文献总计约1300余件,这些珍贵文献于2008至2014年用六年时间以任大援教授为代表的工作团队获准在该图书馆进行整理和编撰工作,将《梵蒂冈图书馆藏明清中西文化交流史文献丛刊
1603年就读于帕多瓦大学,在此结识了德籍教士邓玉函(JohannSchreck,1576-1630年5月11日)。1600年艾儒略年仅18,即鄙视功名,弃家修道,加入耶稣会。
陕坝天主堂地处著名的河套灌区,一百多年前比利时籍神父将福音的种子播撒于此,是我教区最大的也是教友最多的一个堂区,教堂面积近1000平米,高耸的钟楼直入云端,成为古镇陕坝标志性的建筑物。
当我们明知生命中某些看重的人士、财富、关系、职务、能力、青春、健康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但还是念念不忘、无法释怀,终日生活在对美好往事的追忆中,却错过了当下能做、该做的大小事务并享受新的生活。
要说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其实也并非几个洋节可以如此让某些人恐惧,那些将校门封起来躲避洋节的爱国人士,自己却整天穿着西服洋装,从里至外都洋里洋气,却整天指责别人崇洋媚外,殊不知,即使某些鼓吹国学人士,也动辄将满清马褂一套行头当成民族文化的图腾
英与马等人,为了中国教会的本土化,做了大量的工作,竭力提倡培养本国教会人才,希望在中国能够设一所综合性多学科的高等大学,以培养教会人才,提高天主教人士的学术水平,从而在中国社会重树形象重振声望。
宗教脱敏,是近年来伴随着社会开放与发展,由学界和宗教界人士提出的一个呼吁。另外一方面,宗教也需要大众对它有一个客观的了解和看待。日前,有学者再次表示,对宗教的客观介绍应当进入到公立学校的通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