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玛尔大姐妹二人派人告诉耶稣他所爱的人病了时,耶稣却故意拖延了两天,正是为了使人认识天主的爱和能力,认识真正的掌管者是天主。果然,玛尔大看到耶稣来到后就抱怨说:主,若是你在这里,我的兄弟决不会死!
这样,圣经知识是用来侍奉自己,巩固一己的立场,而非用作劝勉、安慰、教导人学习正义,真是令人感到遗憾之极。
教宗方济各的弥撒讲道从当天福音中耶稣对法利塞经师的回答展开,指出当新郎在时不可禁食,不可悲伤(参路五34)。教宗继而又强调,耶稣常常讲论新郎的象征,并让我们把祂与教会的关系看作婚姻。
在阅读福音书时的诱惑是,我们相信自己绝不会像某些法利塞人那样的残忍、狡猾、冷酷和有报复心。我们禁不住设想自己就是那位唯一回访耶稣的麻风病人。阅读圣经时最大的诱惑,就是将我们自己看成是和耶稣一样的完美。
教宗在讲道中指出,福音多次呈现耶稣与群众同在:从耶稣诞生时朝拜圣婴的牧童和三王,以及作异梦的年长者,直到祂受难时为祂擦汗的妇女、帮祂揹十字架的基勒乃人,以及左盗右盗和百夫长。
圣史路加说,耶稣讲述这比喻是为抱怨祂与罪人同席的法利塞人和经师所讲。因此可以说,这是一个讲给那些迷失却不自知、反而判断他人者的比喻。
一.保禄的末世神学思想保禄在写给得撒洛尼人的书信中提到了他的关于“主再次来临”的神学思想。因为得撒洛尼教会有些人相信主不久就要二次来临,这思想使一些人感到恐慌。为什么会这样呢?
人被呈现为唯一独特的存在,人不仅仅是由物质组成的,且被赋予智力和自由意志。人同时生活在精神和肉体层面上,并且不可分离。天主深深地、完全地爱着我们每一个人,没有任何区别。
遭极端分子杀害的雅各伯・阿梅尔神父的妹妹罗塞莉晋见了教宗方济各,并献上一幅画和雅各伯神父的一篇讲道词。罗塞莉女士这次前来罗马,是为了介绍以阿梅尔神父之名命名的奖项。
然而,蕴藏在基督这彻底的自我给予中,同时他也同样从人——基督徒得有完全的“接受”就如他降生接受了人性,与人同居共处,以慈爱和宽恕接纳了同胞——妇孺、罪人和外邦人,基督的接受及给予不是对立的两面,而是他与人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