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就要从现在开始,及时表达;温暖就要从当下开始,马上送达……同样的,慈爱的天父赐给了我们健康的身体、有信仰的生活、每天的时间、以及不同的机遇,特别是将主耶稣和祂的福音赐给了我们。
然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必须专注当下的每一步,要轻装前行,抛弃过重的东西,只带着必要的装备,摆脱一切累赘,每天奋斗,以免疲倦、恐惧、犹豫和阴霾阻挡去路。
现代人看似高明地“活在当下”,其实是迷茫而害怕去正视自己的“出生”和“死亡”。这种惧怕的心理被一些哲学所利用而做出偏差的诠释,进而,人被误导着不知根源地生活,漫无目的地前行。
在旧约的预像中,救赎从未停留在“当下的拯救”,而是指向永恒的归回。以色列人出埃及后,必须经过旷野的旅程才能进入应许之地;同样,耶稣的复活并非终点,而是“进入父的荣耀”(若17:24)的必经之路。
在主耶稣面前,过去、现在和未来,都是与主同在的当下。走在天堂路上的基督徒,就是每天在祈祷中从天主圣三开始,以天主圣三的名义和动力完成自己的信仰责任,同时,每晚在天主圣三内回归矫正,安息修养。
《周易》言“生生之谓易”,将宇宙视为阴阳交替、循环不息的动态平衡(“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儒家推崇“三代之治”的理想,但更注重当下对传统的继承与损益(“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
天主赏赐给她一颗能敏锐捕捉“当下与主关系”比“为主忙碌”更为重要的心。这是一种特殊的“明辨之恩”,使她直觉地把握了信仰的核心是位格性的相遇与聆听。
当下,她便在内心回应:“主!只要您愿意,我支持他!”说来也怪,内心的痛苦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无比的轻松。是啊,这是无悔无怨的选择,这不正和耶稣的选择如出一辙吗?明知前方是死亡,却依然坚定前行。
但是,我们应认真活在当下。记得马斯洛曾经说过∶心若改变,你的态度跟着改变;态度改变,你的习惯跟着改变;习惯改变,你的性格跟着改变;性格改变,你的人生跟着改变。亲爱的朋友:相信一切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希4:12)在天主的圣言被宣读时,原始听众与当下听众并不是以完全同样的方式聆听到圣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