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数百年前圣方济各的神圣之地,教宗吁请众人恳求天主「聆听我们的呼声,速来救援我们」,因为「穷人所遭受的排斥首先发生在灵性层面」。教宗赞许众多青年慷慨地花时间帮助穷人,带给他们食物和热饮。
隐修士或隐修女需要在“被撒种之地”成长,并放弃找寻一个“更理想”的团体和地方去度自己的修道生活。隐修生活帮助他们去拥抱这种生活,并避免他们堕进脱离修院生活苛刻规律的诱惑。
为了听天国的道理,他们成群结队奔向这荒凉之地。当他们看到上岸的耶稣和宗徒们之后,欢声四起,奔涌而来。耶稣看着这如同无牧之羊的群众,“对他们动了怜悯的心,治好了他们的病人”。
切尔尼枢机进一步引用教宗的文告,鼓励大家重读《出谷纪》:对以色列子民来说,迫使他们逃离的强迫劳动、奴隶生活和打压,以及吸引他们的应许之地,都是抵挡不了的因素。
《若望福音注释》第17篇,第7节呼吁亲爱的弟兄姐妹们:教会为战争蹂躏之地发出的痛苦呐喊而心碎,尤其是乌克兰、伊朗、以色列和加沙地区。我们绝不能对战争习以为常!事实上,诉诸强大精密武器的诱惑必须拒绝。
圣母时常也身着洁白的服装,全身发出光亮显现。她这样的经验,使她祈祷起来更热心,更有力。她带领大家祈祷时能出口成章,情真意切,让人很难相信,这祈祷词竟然出自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家妇女之口。
这样讲有点抽象,你可能都在皱眉头了,让我打个比喻说明一下:比如我们拿一块又黑又硬的木炭扔在烈火中,木炭便被燃烧而发出光亮,因为木炭分享了烈火的性体,或者说,木炭被烈火所浸透。
然而,死亡的光亮划破了战争的夜晚。在这个夜晚,兄弟姐妹们,让我们由福音中的妇女们牵着手,与她们一起发现天主之光在世界的黑暗中闪耀的曙光。
事实上,祂不仅是心灵之光;祂是指引教会的光亮:祂带来清晰理解的能力,帮助分辨,帮助觉察。这是为什么必需常常呼求祂;今天,四旬期的开始,也让我们这样祈祷。
把窗帘拉紧,有的还把大棉被、大棉褥挂在窗上门上,避免光亮透出去,但教友们都充满了欢欣和喜乐,盼望因着救主耶稣的降生广扬中国的教会,也盼望有朝一日能去大堂里高声赞美天主!